水浒好汉的启示:冲动的他,屡次坏规矩,可最后还是死在规矩里

2020-07-27 13:21:47 作者: 水浒好汉的启

“三山聚义打青州”的时候,鲁智深与林冲见面,二人的称呼变了,鲁智深称林冲“教头”,林冲回话的时候自称“小可”。

从这称呼便可看出,二人之间有了隔阂,原因与林娘子的死有关。

林娘子被林冲休了,可张教头让林娘子“守志”等林冲。

高衙内不死心,张教头让林娘子“守志”,林冲肯定会猜到林娘子一定会被高衙内逼死。

假如林冲还念及多年的夫妻之情,就不会不管,会让张教头一家偷偷跑了,然后商定在哪汇合,然后一起跑路。

可林冲没有,而是迈着他那六亲不认的步伐跟两个防送公人去沧州了。

林娘子的死,与张教头让她“守志”有关,与高衙内的逼迫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与林冲的绝情有关。

林冲真坏,还有更坏的做法呢,林冲之所以明确告诉董超和薛霸这个和尚就是大相国寺里倒拔垂杨柳的和尚,目的是让高俅马上追杀鲁智深,不让鲁智深有半点的机会去保护林冲的家人。

这是休书之后,再次向高俅献媚,不给林娘子任何逃脱的机会。

野猪林一别,青州再见的时候,鲁智深跟林冲说“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这话不是什么关心,而是一种讽刺,讽刺林冲逼死了林娘子。

临死前,鲁智深写下了“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的颂子。

这是什么意思呢?

大致意思是说:我这个人一生不守规矩,当官、当和尚的时候都不守规矩,只喜欢杀人放火。但我不是坏人,杀人放火也是为了救人。也只有今天破坏这个规矩,明天破坏那个规矩,才能救得了人,立得了功。你看,钱塘江的水涨落有定时,但最终还是要归于钱塘江,那是它们的归宿。我的人生也是如此,一直受着规矩的约束,总想着摆脱约束,可即便打破了规矩,最终还是要死在规矩里,师父(代表佛祖)给我的四句偈言就是佛的规矩,在守规矩与不守规矩之间挣扎,这就是我的人生。可挣扎来挣扎去,最终还是要回到规矩里。

鲁智深圆寂之后,众好汉大哭,哭有兄弟圆寂的悲伤,也有替兄弟顿悟而感到的高兴。

结语:

鲁智深救过金翠莲,也被金翠莲救过;看不起过李忠,也被李忠看不起过;为救林冲感到高兴,也为救林冲而感到耻辱,因为林冲才是逼死林娘子的罪魁祸首。

鲁智深不是黑旋风李逵那种杀人如麻的坏人,他杀过不少人,但目的是为了救人。

鲁智深破坏规矩,给自己挖了太多的坑。

可也正是这样的鲁智深,才是我们喜欢的鲁智深,也是最为洒脱的鲁智深,活在规矩里的鲁智深太憋屈。

可太憋屈的鲁智深,永远逃不过规矩,因为任何一个人都逃不过。

只可惜,当他悟出这个道理的时候,生命走到了尽头。

假如鲁智深还能活十年,那他一定是一个好和尚,或者一个好官。

可作者不想他憋屈的活着,因此安排他圆寂。

很纠结,施耐庵就是要塑造的这样一个纠结的人。

施耐庵通过鲁智深告诉我们,少随性而为,多思考思考人生,活在你认为受约束的规矩里可能憋屈,但你必须活在规矩里,再怎么折腾摆脱约束,也还是要回到属于你的规矩里,这就是命。

与其想着怎么摆脱那些让你憋屈的规矩,不如多想想怎么快乐的活在规矩里,怎样合规合理的做人做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谁都得守规矩,否则你只能与这个社会脱节,甚至会成为阶下囚。

若不是杨志打断了二人的对话,鲁智深非拿铁禅杖打林冲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不可。

林冲也明白鲁智深要干什么,他从鲁智深话里的“洒家”和“教头”就清楚了鲁智深恨上了他,所以也没再用亲昵的称呼,只用了“小可”,这既是谦称,也告诉鲁智深,你不把我拿兄弟,我也不把你拿兄弟。

林冲提起娘子,丝毫没有伤感之情,可见他的薄情寡义,真正相爱的人,死后几十年再提起,也会悲伤,可他林冲,就像说别人的故事一样。

冲动之下救了林冲,给自己惹了麻烦,鲁智深没后悔,但林冲逼死了林娘子,成了彻头彻尾的无耻小人,鲁智深后悔了,救了这么个人,是他的耻辱。

四、投错靠山后,大怒

鲁智深不是一个喜欢抱大腿的人,更不是一个喜欢金钱、美色、权力的人。

这些身外之物,只要他想,当年在延安府就会有,那样的话,镇关西不会简单的被打死,而是会被鲁达压榨干净;金翠莲也不可能离开,会成为鲁达的外室之一;有老种和小种经略相公的赏识,鲁达不会只是个提辖。

鲁智深喜欢什么?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生活,有酒有肉有兄弟就行了。

他在即将见到宋江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众人说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