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成败得失话曹操

2020-07-28 11:11:52 作者: 人性的弱点:

曹操(155—220)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他很奸诈;而《三国志》中的他,形象就比较正面了。至少在唐玄宗时代,李隆基少年时“以阿瞒自许”。不是正面形象,谁会以他自许呢?

01

曹操的心结

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最大的心结是家庭出身问题。他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嵩本姓,权威史料《三国志》只是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吴人作的《曹瞒传》说“嵩,夏侯氏之子”。在重视名士和家世的东汉末年,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曹操无疑会背上些包袱。

在东汉末年的宦官贵戚中,曹腾为人总体上是比较收敛的,曹嵩为人也很谦卑低调,虽说花钱买了一个太尉,但在官场的人缘一直不错。曹操青少年时期的生存环境是这样的:一方面衣食无忧,家境物质条件优渥;另一方面,曹操精神上有些自卑。桓灵时代,士人名士与宦官势同水火,两次“党锢之祸”,加剧了二者的矛盾。这对于自尊心极强的曹操,不能不产生影响。作为宦官养子的后代,曹操心中不会没有阴影。官渡之战中,陈琳替袁绍写的讨伐檄文,是这么骂曹操的:

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意思是说,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中常侍之一,与左悺、徐璜这些妖孽,贪得无厌,兴风作浪,伤害百姓。父亲曹嵩,不过是一个要饭的孩子,被曹腾收养,通过贿赂,买得官位,盗窃权位,擅作威福。这种话从曹操曾经的亲密朋友袁绍嘴里说出来,至少说明了“正牌”名士心里的看法。只是在翻脸之前,袁绍他们不说而已。

曹操是个很要强的人,诗文一流,文韬武略,这源自其天赋,更依靠他的努力。从曹操的交游圈看,他始终注意结交名士。最亲密的朋友中,袁绍就是大名士,张邈也是名士圈里的“八厨”之一,何颙与名士郭泰、贾彪交好,为李膺、陈蕃器重。显然,他最在乎的就是与这些名士结交。桥玄是大名士,很欣赏曹操的睿智,对他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许子将,即许劭(150—195),以善于品评人物著称。于是曹操去拜访许劭,“子将纳焉,由是知名”(《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世语》)。其实,许劭只比曹操年长五岁而已。

曹操对名士一直很仰慕。大学者、大名士蔡邕(133—192)是他的长辈,曹操常向他请教书法和文学。公元207年,曹操将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从匈奴赎回。蔡文姬在匈奴已经生活了12年,还留下了两个儿子。曹操的这份情怀,显然是来自与名士蔡邕交往的记忆。175年,蔡邕为“熹平石经”书丹之时,曹操只是二十出头的青年,对名噪京城的蔡邕,一定是十分敬仰的。

熹平石经残字,辽宁省博物馆藏

可是,曹操是做不了名士的。晚年的他曾谈到自己年轻时的志向:“孤始举孝廉,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世人之所凡愚,欲好作政教以立名誉。”(《资治通鉴》卷六六,汉献帝建安十五年)真正的名士行为,是拒绝入仕,千呼万唤始出山的。比如袁绍,为父母守孝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又好游侠,与张孟卓(张邈)、何伯求(何颙)、吴子卿、许子远(许攸)、伍德瑜(伍琼)等皆为奔走之友。不应辟命”。中常侍赵忠与诸黄门(宦官)议论说:“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后因叔父袁隗敦促,袁绍才应召入何进大将军府任职。

曹操第一次出来做官,为洛阳北部尉。在任时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棒杀违犯宵禁令的宦官蹇硕的叔父。他还有过暗杀张让的举动,但被对方发觉,幸而脱险。曹操曾上书朝廷,指斥宦官,为被宦官杀害的陈蕃、窦武鸣冤叫屈,说他们正直而被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言辞剀切。所有这些行为,完全是名士做派,意在表示他与宦官划清界限。

黄巾起义之时,曹操年届而立,因讨伐有功,任济南相。这是一个相当于二千石的官职。曹操对于治下的十几个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革除弊政,废罢淫祀,绳治贪渎。朝廷征调他出任东郡太守,曹操却感觉到了背后的凶险。其时“权臣专朝,贵戚横恣”,他发现,靠模仿名士的做派,靠治理政绩的辉煌,不仅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恐怕连命都会丢掉。“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拜议郎,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实质是辞职不干了。“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既然按常理出牌不行,曹操干脆辞去地方实职,以虚名的“议郎”,托病归乡里,边读书习武(弋猎于古人为习武),边思考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

曹操年轻的时候就以睿智知名,“少机警,有权数”,他不仅取得了公认的文学成就,更重要的是他钻研武学,身手了得,“才武绝人,莫之能害”。他于所览的群书中,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什么叫《接要》呢?我想,曹操不仅是摘抄要点,而且有连缀诸家、自出机杼的内容吧。这在汉末乱世,就派上了用场。桥玄欣赏曹操的,也正是这一点。

许劭不愧为知人,他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时势造英雄,汉末的乱世,给了曹操不按常理出牌的机会。

02

曹操的智慧

曹操的机敏睿智,首先表现在大事上不糊涂。灵帝末年,冀州刺史王芬与曹操好友许攸、陶丘洪(与孔融、边让齐名的名士)等,谋废皇帝,而立合肥侯(具体人物不详),身为议郎的曹操反对。他说这种危险的事情,“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霍是也”。可是,你们有伊、霍当年的条件吗?他们当年能成功,不仅仅是“怀至忠之诚”,而且“据宰辅之势,因秉政之重,同众人之欲,故能计从事立”。你们呢?“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以危乎!”(《资治通鉴》卷五九,汉灵帝中平五年)结果证明曹操是对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