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过去,了解现在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将军向宠,为何在历史上没有存在感?
向宠并非没有存在感,能够被诸葛亮写进《出师表》并推荐给皇帝刘禅的人,并不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只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事迹太少了。
向宠是诸葛亮《出师表》唯一提到的武将,除了向宠之外,《出师表》上还提到三个人,分别是郭攸之、费祎、董允,三个的官职是侍中和侍郎,属于文官。
如果比较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提到四个人,就会他们四人都有几个共同点:
1、都是荆州籍贯人士。
向宠是襄阳郡人,郭攸之是南阳郡人,费祎是江夏郡人,董允是南郡人,四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原来的荆州人,有没有觉得奇怪?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蜀汉政权的本质,荆州人管理益州人,因为蜀汉政权就是外来政权,外来政权想要保持政权稳定,必须重用外地人管理本地人,如果重用本地人,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本地人控制政权。
诸葛亮重用荆州人并不止在《出师表》中提到的这四个人,还有很多荆州人也得到重用,比如蒋琬、杨仪、廖化、魏延、向朗、马谡、马良等人。
2、都是有才能且为人正派的人。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权,大肆重用荆州人,重用的条件只有三个:一是荆州人,二是有才能,三是为人正派。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就是荆州人中有才能且为人正派的人,向宠作为其中唯一的武将,肯定是有才能的,否则诸葛亮也不会用。
比如杨仪,虽然是荆州人,但为人过于斤斤计较,心胸狭隘,诸葛亮在世时,提拔杨仪为丞相府长史,相当于丞相府的秘书长,但诸葛亮在去世后虽然让杨仪率领军队回师成都,但向刘禅推荐的接班人却没有杨仪,而是费祎和蒋琬,原因就是杨仪为人不正派。
3、都是诸葛亮的亲信。
诸葛亮早年生活在襄阳,并且在荆州襄阳有一张庞大的关系,诸葛亮甚至和荆州牧刘表、襄阳豪族蔡瑁和蒯褀是亲戚,除此之外,诸葛亮也认识了一大批荆州人或者客居荆州的名士,比马良和马谡兄弟,一直是诸葛亮的好友,马良在夷陵之战战死后,诸葛亮还把马谡当成自己的接班人培养,原因就是马氏兄弟是诸葛亮的亲信。
同样的道理,向宠也是。向宠有一个伯父叫向朗,向郎是司马徽的徒弟,认识徐庶、庞统等人,同时向朗与马谡关系非常好,马谡在失街亭逃走后,向朗知情不报,还被诸葛亮免了官。而徐庶是诸葛亮的好友,庞统的堂兄是诸葛亮的姐夫,诸葛亮与庞统有亲戚关系,马谡更是诸葛亮培养的对象和亲信,所以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人,诸葛亮成为丞相之后,向朗也好,向宠也罢,都成为诸葛亮的亲信。
既然是亲信,当然要重用了,再加上向宠的身份是荆州人,为人正直,颇有才能,所以被诸葛亮放在刘禅身边担任宫廷护卫官,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忠诚是第一位的。
诸葛亮之所以在《出师表》提到向宠、郭攸之、费祎、董允四人而不是其他人,根本原本就是因为他们四人都是是刘禅身边的工作人员,郭攸之、费祎、董允先后担任侍中和侍郎,是皇帝刘禅的近臣,负责处理皇帝的杂物,同时还在尚书台处理政务,这些都是直接与皇帝打交道的,所以诸葛亮才会向刘禅推荐这四人,总不能推荐在前线打仗的魏延和吴懿吧,那太远了,推荐也没用。
当时的向宠的官职是中领军,负责管理宫廷的禁卫军,是保护皇宫安全的禁卫军首领,这是相当重要的官职,直接负责皇帝的个人安全,要不是信得过的人,谁会放心,所以向宠肯定是诸葛亮信过得的人,诸葛亮因为要北伐而远离成都,朝廷中的事文武各项政事主要是交给了向宠、郭攸之、费祎、董允四人。
向宠给人的感觉是存在感不强,第一个原因就是:与向宠担任的官职有关。向宠负责守卫宫廷,当时的宫廷在成都,成都是蜀汉的首都,首都当然是蜀汉最安全的地方,能有什么事发生呢?敌军又不可能打到成都来,所以向宠守卫宫廷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会记在史书中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向宠的寿命太短了。向宠的伯父向朗是公元247年去世的,而向宠是公元240年去世,向朗怎么也比向宠大20多岁吧,但去世时间只相差七年,说明向宠活的岁数还是短了。向宠是平定汉嘉地区蛮夷叛乱而被杀的,汉嘉地区就是今天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这个地方离成都只有120公里,非常近,蜀汉其他地区的军队都离得远,只有成都离得近,而成都的军事长官主要就是向宠,所以是向宠平叛。
虽然一次蛮夷叛乱就让向宠送了命,并不说明向宠的存在感不强,向宠被杀的原因也已经无从知晓,别的不说,就以向宠的官职来说,蜀汉政权首都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就足以说明向宠的存在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