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战国为何能打遍六国:天时、地利与人和

2020-07-30 14:27:38 作者: 秦战国为何能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是亚圣孟子关于攻城战斗的经验总结,后世竟成了论述天下大势的战略根据。

天时、地利、人和,成了一种解释框架。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使用了这个解释框架。

那么,这个解释框架靠谱吗?

可以说,没有绝对靠谱的解释框架或分析模型。

世界是复杂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不能穷尽所有数据来解释和预测世界。

所以,必须把复杂的世界框架化和模型化,这样才能认识得了、解释得了,也预测得了复杂世界。

至于存在多大程度的切合,仅是一个洞穴隐喻套着另一个洞穴隐喻而已。

这里就用“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分析模型,来解释一下秦战国为何能够一统天下。

地利

这个优势很重要,可以算作统一天下的必要条件,缺之不可。

七大战国,最可能统一天下的,分别是:最强的秦国、最大的楚国以及最富的齐国。

为什么是这三个?

因为除了最强、最大以及最富的独特性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地利。

最大的楚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楚战国横行了整个春秋时代,原因无他:我就是地方大,即便你能打败我、也灭不了我,接着就是我来耗死你。

最富的齐国背靠大海,作拥鱼盐之利,人口众多、商业发达、文化繁荣,所以在齐桓公时代能称霸、在齐威王时代能称雄,无论春秋还是战国,齐国都是第一流的强国。

这就是地利。

同样是变法强国,魏国最早、韩国次之,为什么他们的强盛仅是昙花一现,为什么就不能持续下去?

除了自身因素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外部因素:那就是别的国家不能让你太强大。

所以,魏国打残了变法渐强的韩国、齐国打残了变法已强的魏国,变法图强是你的选择,而别人的选择是不让你太强。

秦国就不一样了,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一个是控制了交通要道,而且是天下的交通要道。

扼守四大秦关,秦战国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这是韩国和魏国所比不了的。

尤其是函谷关,可谓战国第一雄关,任凭六国各种合纵来战,函谷关就是不动如山,六国军队始终难以踏入秦国本土。

第二个是坐拥千里关中,关起门来搞建设。

关中平原是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只要自己不折腾,富庶是轻而易举的。

最早富庶的是中原地区,次之便是关中地区,再次就是河北地区,而长江中下游领域要富庶起来,得等到五代十国之后。

而关中正式富庶起来,这得说是秦人的功劳。

第三个是掌握战马这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打仗得靠战马,不管是战车还是骑兵,都得需要战马,一匹马能顶四个奴隶,可见马比人还值钱。

即便是步兵,前线冲锋不用马匹,但运输物资也得需要马匹啊。

在战国时代,甚至整个冷兵器时代,马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而关中秦地与西戎、北狄交界,以粮换马、以器物换马,甚至直接养马,都可以,这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人和

孟子所谓的人和,其继续往底层挖掘便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夫子要落实到德政王道的层面。

其实,要实现人和,制度会更有力量。

秦战国能够以最高的效率集中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与其他战国进行博弈较量。

而这个最有效率的运作方式,就是商鞅变法之后的集权治国。

与其说是法治,倒不如说是集权,因为法治是为集权、特别是君主集权所服务的。

战国战争,与春秋的贵族战争不一样,与古希腊的城邦战争也不一样,完全是不同性质的战争,不是打服为止而是灭国为止,是赤裸裸而又残酷非常的零和博弈。

所以,什么仁义道德、什么外交互质,统统没用。

甚至,兵法韬略都得靠边站,根本就是用实力、用战争资源、用组织战争的能力来说话。

而秦战国恰恰发扬放大了法家思想,把整个秦国打造成了一部战争机器。

而且这部战争机器是从上到下的完美运作:老百姓,要么耕地生产粮食,要么打仗赚取爵位;文官武将,要么治理郡县,要么攻城略地;即便是赢秦贵族,没有战功也不能拜授爵位。

同样是一百万人口,秦国是40万人种粮食,60万人去打仗,而别的国家却是50万人种粮食,20万人去经商发财、20万人坐享其成,也就派出10万人去打仗。

这个数据是我臆测的,但形有偏差而神却一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