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的吕后嫁给刘邦,到底吃了多大的亏?事实并非如此

2020-07-30 14:27:10 作者: 豆蔻年华的吕

首先吕后并不是什么二八豆蔻年华,其次刘邦也不是游手好闲那么不堪。刘邦虽然已经中年,但并不油腻。

1.年龄推算,吕后也是一个老姑娘

吕后生于公元前241年,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二者相差15岁。

吕后和刘邦之子惠帝刘盈,生于公元前210年,鲁元公主生年不详。

于是,惠帝比刘邦差46岁,比吕后差31岁。而吕后壮年接连生下两个孩子,刘邦一生光儿子就八个,所以两个人身体都没啥问题。

若以接连生下鲁元公主和惠帝刘盈推算的话,即便姊弟二人年龄有差,但也不至于相差10岁。于是,推算吕后嫁给刘邦之时,肯定不是什么二八年华,即16岁。

公元前221年,大秦立国,此时刘邦35岁,吕后20岁。刘邦做亭长后,曾经徭役咸阳,得见始皇帝御驾,所以二人结婚应该是在秦立国之后的事情,所以刘邦如果40多岁的话,吕后也得25岁上下。

如果吕后真是25岁,那么在当时就已经是老姑娘了,即便长得很漂亮,在年龄上也没啥优势。一个剩女嫁给一个老一点儿的剩男,也不算吃亏。

2.刘邦真是一个中年油腻大叔吗

高祖、卢绾同日生,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

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里认真记录的,就是:刘邦读过书。在那个时候读书识字的刘邦,至少碾压90%的人了,足以鹤立鸡群。

秦末乱世加楚汉争霸,打了将近八年时间,别说这八年里,刘邦一边打仗一边识字,他没这功夫。但是,大汉立国后,陆贾上新书十二,刘邦每阅之必称善。刘邦读书识字,不是假的。

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

刘邦不仅读过书,而且也要学苏秦、张仪等,为客豪门家。他崇拜好养门客的信陵君,于是跑到魏国首都要做信陵君的门客。但信陵君死了,于是投在信陵君的门客张耳门下,并与张耳相处了数月。

后来,为啥走了?秦灭六国后,张耳成了逃犯,自顾不暇,也就没法养刘邦了。所以刘邦只能回家,当个亭长。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这话不够全面,要观察一个人,还得看其所交,也就是看他都跟谁做朋友。

观其所交,刘邦在沛县也是一号人物,为什么这么说?

县府主吏萧何,绝对是沛县精英魁首级的人物。县令是朝廷派来的,主吏则是当地的,除了县令,基本上就是萧何说了算。而且,但逢乱世,县令不管用的话,主吏萧何就是沛县的主心骨。但这个人却是刘邦的朋友。

还有夏侯婴,“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要不是赶上乱世,夏侯婴这个人妥妥地当个公务员。在以吏为师的秦代,公务员可比现在厉害多了,要权势有权势、要地位有地位。而就是这个人,竟给刘邦当了一辈子的御用司机。

所以,观其所学,刘邦读过书;观其志向,刘邦愿为客信陵君;观其所交,刘邦所交不止屠狗辈,还有精英。

3.刘邦为何成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样子

刘邦带着一众服徭役的壮汉,攻下了沛城。然后,沛县的头面级人物开始开会,开会的主要议题就是选一个领导人。据说要从十个人里抓阄选一个,但萧何做了手脚,十个阄全写了刘邦。

沛城要从十个精英人物中选一个,而刘邦就在其中,可以说刘邦已经成为当年沛城的十大杰出青年了。这么一个人,怎么可能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样子?

萧何喜欢刘邦,夏侯婴喜欢刘邦,但刘邦真是一个扶不上台面的阿斗,沛城父老会答应让刘邦成为十大潜在领袖之一吗?

司马迁有主观偏误,他应该不怎么喜欢刘邦,但司马公还算有一说一,不会太冤枉刘邦。而不务正业的名号,还是刘邦的父亲刘老爹骂出来的。

刘邦可能是不务正业、可能是游手好闲,但最合理的解释是壮志难酬而只能放任自流。他的梦想是为客信陵君,却为客不成,所以只能回到家乡当了一个亭长。而真正人才总是掩盖不住的,所以萧何和夏侯婴这类为师之吏都看重刘邦,而沛县父老也不会因为他的曾经沉沦而放弃这个潜在领袖。

既然这么多人都认为刘邦是个人物,那么避祸沛城的吕太公,早已阅人无数,又岂能放过这个金龟婿。那吕后的意见呢?她愿不愿意嫁给刘邦这个中年却不油腻的大叔呢?吕后的意见一点儿都不重要,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吕太公说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