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朝廷衰落,群雄并起,天子成了最不受待见的一号人物,被残忍的丢在了一边,曹操发现这是一个好机会,把天子接到了许昌,以天子的名义开始了平定天下的大业。再看看刘备,幼年丧父,只能跟着母亲相依为生,东征西讨数十载,也没能把天子从曹操手中救出来,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当了皇帝。相比前两位,江东老孙家就实诚许多,乱世求生不容易,管你是汉贼还是皇叔,该打就打,打不过就和。
乱世结束之前,这三家将天下变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抛去正面负面的评价,刘备、曹操和孙家父子三人(暂且以孙坚为主)绝对算的上是当世豪杰人物,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可能并不适用在这三位身上,把时间往前推,曹、刘、孙三家的先祖们可是有着比他们还大的名气和威望。
刘备不是刘备,他是中山靖王之后,没有别的办法,从自己父亲辈家族就开始衰落了,要不是多亏了叔叔大伯们的帮助,刘备连组建一支小队伍的能力都没有。和袁绍、曹操等人一对比,不把自己祖上搬出来是不行了。
虽说是无奈之举,不过效果还真的不错,刘备说出这句话后,别人好像都认识中山靖王似的,立刻对刘备换了一个看法,皇族后裔果然不一般,因此刘备从一介草民变成了刘皇叔。换个话题,中山靖王到底是哪位?刘备提起他的时候,别人不会好奇这人是谁吗?
其实中山靖王确实来头不小,不然刘备也不能拿他当排面。中山靖王叫做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同时也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汉武帝即位之后,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动不动就找诸侯王的事,并怂恿士大夫们对其打压,搞得个诸侯们惶惶不得终日。
公元前138年,刘胜和其他诸侯王去朝见汉武帝,酒宴之上,刘胜大哭起来,汉武帝急忙问起原因,刘胜先是举了一大堆的例子,然后直接表明,“我是皇室宗亲,还是你哥哥,你就眼睁睁看着大臣欺负我”。被自己的哥哥一番教诲后,汉武帝感觉自己可能是做的过了点,毕竟都是一家人,就改变了态度,开始优待诸侯王们。
不过刘胜并不是因为这件事出名的,刘胜真正的成名的原因,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刘胜对酒色的喜爱可谓无人能及,光是他直接生的儿子就有一百多人。并且他觉得身为诸侯王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怎么奢靡就怎么来,以至于后世对他的评价并不太好。
《汉书》——“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
但按当时的情况来看,刘胜能做出这种选择其实是聪明的表现,汉武帝当时一直对其他诸侯王心存戒备,只要有机会必定会解决掉他们。但凭着刘胜那人畜无害的表现,实在是让人无法对他下手。另外刘胜还给后人留下来一件国宝,至今出土年代最早也最完整的一件金缕玉衣,就是来自刘胜的墓葬。
曹操是阉党的后人这是一个事实,按理来说,汉末乱世开启之前就是阉党在霍乱朝政,枭雄们难道不会把恨意转移到曹操头上吗?恨曹操确实是恨曹操,但绝不是因为他是宦官的后人。反而曹操值得骄傲的一点,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宦官爷爷。
曹操本不姓曹,姓夏侯的几率大一些,父亲曹嵩是东汉大太监曹腾的样子,所以曹操就跟着姓曹了。曹腾是什么人?除了陈琳骂曹操的时候顺便骂了他以外,曹腾有着宦官界最好的口碑,甚至有些显得格格不入。
汉冲帝死后,汉王室在继承人上出了问题,外戚大臣梁冀立了刘缵为帝,后来在曹腾的坚持下,刘志成为了汉桓帝。后来曹腾升任大长秋,在这期间,曹腾所举荐的人全都是声望颇高的名士,益州刺史种暠上书弹劾曹腾,曹腾非但没有计较,还称赞种暠是一个负责任的官吏。
《后汉书》——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
值得一提的是,曹腾是唯一被授予帝王称号的太监,曹腾死后,养子曹嵩继承了他的地位,曹嵩干的最大的事,就是他生了曹操。曹操死后,曹丕彻底放下了脸皮,直接抢了汉室的天下,称帝以后,自然是追封一番,这其中就包括了曹腾,谥号高皇帝。
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中,第一句话就记载了孙坚很有可能是孙武的后人,当然这件事一直存在着争议,不仅仅是因为只有这一句话的记载,而是原文就说明了,陈寿其实也不确定孙坚到底是不是孙武的后人。
《三国志》——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孙武是谁应该不用说了,就是写兵法的那位。按着时间来看,孙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距离孙坚那个年代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二人之间的关心根本没有办法考证,如果有族谱为证,陈寿也不会在上面那句话中加一个“盖”字了。
但就孙坚是孙武后人这一件事也不是没有道理,孙坚是在吴地出生的,而孙武隐居之后,就再没有离开过吴国,古代人的人口基数可没有现在这么大,形式相同的情况下,有是老乡,很大几率就会粘上那么点亲戚关系。陈寿应该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但又苦于没有证据可以直接证明,所以说了这么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另外为了和曹刘两家门当户对,孙坚也应该有个撑得住场面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