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起兵初期,起用了许多出身较低的汝颍人士,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2020-07-31 00:02:05 作者: 曹操起兵初期

熟悉正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曹魏集团内部主要有两根支柱:其一是汝颍集团人士,其二是谯沛集团人士。前者以荀彧、荀攸这类人为代表,后者以曹氏、夏侯氏这类人为代表。曹魏内部这两根支柱,前者构成其政治支柱,后者构成其军事支柱。曹操起兵前期和中期,左手支配汝颍集团,右手支配谯沛集团,这是曹操得以在长达几十年的南征北战中无往而不胜的人力基础和物质基础。

曹操起兵之初,因为实力单薄,追随他的汝颍人士还比较少,而且社会地位也很一般。曹操阵营中第一个最有实力的汝颍地区支持者,也是自始至终都最重要的汝颍人士,是荀彧。《三国志·荀彧传》载:荀彧,颍川颍阴人也……荀彧独将宗族至冀州,初平二年,荀彧去袁绍从太祖(曹操)。由此可见,荀彧最初追随袁绍,后来看袁绍不行,改投曹操。荀彧是有野心的。随荀彧追随曹操的,还有以其族子荀攸为代表的一些颍川名士,但此后,但凡荀彧为曹操举荐汝颍地区名士的时候,都有一个似乎带有必然性的特点:他们的出身基本都比较低,几乎没有类似于荀彧那种级别的人了。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郭嘉。郭嘉也是颍川人,《三国志·郭嘉传》载:郭嘉,颍川阳翟人也。《傅子》:郭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郭嘉从弱冠年就开始隐姓埋名,这种行为几乎无一例外是当时出身很一般的文人的普遍选择。比如诸葛亮年轻时的好友徐庶,《魏略》载: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徐庶是单家子,也就是单身汉,一个人,少好侠,说明徐庶出身不会太高。甚至诸葛亮也是如此,诸葛亮的出身在当时最多属于社会中层,绝不是出身于上流。

除了郭嘉,戏志才也是汝颍人士,而且出身也很一般。《三国志·郭嘉传》:戏志才,颍川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其余诸如辛毗、赵俨等人,皆是如此。那么,为何曹操后来起用的汝颍人士都是出身较低的人士呢,这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就要回到前文所说的曹魏内部组成上面去分析。

前文提到,曹魏内部的汝颍集团,主要是曹魏集团的政治基础。这主要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汝颍集团的这些前期人物,在事实上组成曹魏集团与东汉王朝的唯一纽带;其二,这些人在名义上,支撑着曹魏政权的合法性。我们先看第一方面。以荀彧为例,在追随曹操直到被曹操最后赐死之前,荀彧的角色始终是作为曹魏集团和东汉王朝力量博弈的一个焦点而存在的。荀彧祖上世食汉禄,又是大官,荀彧是当时所谓正统士大夫家族的后代,是名门望族之后,可以说,他一生下来,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为汉朝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因此,他的立场首先是站在东汉王朝一边的。

然而,荀彧壮年之时,东汉王朝衰颓,作为一个有野心,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的东汉正统后裔,荀彧的不二职责就是保住汉室,然而仅仅凭借他的理想和个人力量,无法在弱肉强食的军阀混战中实现这一点,所以他就利用曹操实现这一点。这是当时类似于荀彧这种人和他下一代人的普遍心理状态。因此,荀彧只是曹魏和东汉之间这股纽带的代表人物,整个这些汝颍集团的上层人士,是这股纽带的实体。

读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看出来了,但这股力量相对于曹操和曹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是,这股力量作为支持曹魏集团而存在;不利的一面是,这股力量本质上也只是为了利用而支持曹魏集团存在。这种矛盾的爆发点,就是荀彧之死。曹操除掉了这股纽带的代表人物,从而向这股力量,也向天下和东汉王朝证明了,曹操已经不再受这股力量影响了。

正是因为这股力量的两面性,为了得到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曹操才会尽力提拔郭嘉这类人才。这类人才一方面属于汝颍集团,在当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又没有很高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对曹操的实际统治无法构成阻力。实际上,作为纽带来看,仅仅拥有一个荀彧就足够了。所以说,曹操在起兵初期,起用了这么多出身较低的汝颍人士,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