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传19代的明朝圣旨,距今已570年,专家建议上交遭拒绝

2020-07-30 23:22:33 作者: 河北发现传1

导读:圣旨顾名思义是圣上下的旨意。圣上便是指皇上,在古代圣旨是皇帝权力的象征,并且一般是由皇帝下达,由身边的太监负责传达旨意。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办法获得圣旨的,除非是遇到考取科名,或者是有大的奖赏,才有部分人可能保留圣旨。

所以圣旨对于老百姓们来说,是天大的殊荣,一旦获得圣旨是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所以是十分宝贵的。一般我们看到的圣旨都是清朝后期的,在北京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中,也保留着一些清朝前期的圣旨,但是少之又少,而且都是国家珍藏的文物。

众所周知,圣旨对于研究历史和文物的探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一些文物研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由于我国对于历史的许多事件和谜团都有待考证,所以圣旨便成了研究历史真相的有力证据。

就在前几年,河北省邢台市出现了一道罕见的圣旨,这道圣旨是一个姓郭的老汉拿出来的,他说是他的先祖留下的,他们家世代保存已经经过了19代,按照家谱上的年算,已经有570年了。

当地的文物研究院立刻对这道圣旨进行了研究,这道圣旨的材质为青黄两色绢本,长1.9米,宽31厘米,开端纹绣“奉天诰命”四字,结尾落款为正统十二年,圣旨上的字为楷体,并盖有皇帝印章“敕命之宝”。所以说这道圣旨是真的,由于圣旨本身的材质和上面的内容,专家认定这道圣旨确实为明朝时期颁发的,是难得一见的国宝级文物。

郭老汉说他的父亲回忆这道圣旨是皇帝赏给他先祖的,因为他祖上是当官的,由于做官的清正廉洁,所以皇帝奖励给他们郭氏家族。这道圣旨被他的先祖,当作至宝看待,并希望他们可以永远将其留下来,于是便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当时他的父亲为了保存它,不仅躲避战乱,跑到了荒外的一个树洞里,这道圣旨还是保存完好。郭老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十分自豪。

郭老汉的祖先郭氏出生于明朝明英宗天顺年间,初年在南京担任户部主事。当时许多官员都偷懒懈怠并不做实事。只有郭氏不同,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不与其他百官同流合污,处处为百姓着想,为百姓造福。所以当皇帝发现郭氏恪尽职守,爱护百姓的时候,并赐了一道圣旨嘉奖于他。

专家对于圣旨研究了一段时间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说这道圣旨并不是嘉奖给郭氏,而是奖励给郭氏的父亲郭士贤的,由于在明朝时期有一个独特的赏赐叫推恩封赠。所以当父亲获得嘉奖时,他们同样也会获得奖励。

由于圣旨有着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所以专家和文物研究所的人建议让郭老汉将圣旨放于北京博物馆中保存,一是因为圣旨的特殊材质,极其容易受潮;二是因为他极其重要,以防出现丢失的情况。

不过郭老汉委婉地拒绝了专家的提议,老农思考良久,对专家说道:“不能愧对祖先”。因为他觉得圣旨流传到自己的手中,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圣旨,而且家族世世代代都要保存它,因为这是一种精神力量和文化的传承。郭老汉不希望从他这一代开始,圣旨易主,这样就愧对祖先的传承。毕竟已经570年了,他还是希望能够亲自保存它,然后传给下一代。

专家们听到了郭老汉的解释,便也不再勉强,只是希望日后如果用于历史研究的时候,还是希望郭氏能够拿出来一看。这时郭氏爽朗答应,便声称: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他便毫不吝啬。今日话题:你觉得这道圣旨估价几何?请写出你的看法,我们共同讨论。

文 | 国学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