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个人,能在一时身居要职,是靠运气也好,还是才能兼备也罢,我们可能不会如此惊讶。但是能历经三朝,依然能超出同辈“遥遥领先”,这样的人,我们还是想要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陶谷早年历仕后晋、后汉、后周,曾先后担任单州判官、著作佐郎、监察御史、知制诰、仓部郎中、中书舍人等(一、家境突变的官宦望族)
陶谷本姓唐,因为是官宦之家,为了避免有人以姓氏做文章,便改了姓为“陶”。陶谷的父亲在一次战乱中被害。失去父亲保护的陶谷,处境是很不容易的,在他的潜意识当中,就有了深深的体会: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陶谷自小酷爱学习、强于记忆,学识也随着成长不断地增长,初入仕途之时,就有了“校书郎'等职位。
幼年时,父亲被邠州节度使杨崇本杀害,随母亲改嫁到杨家,十几岁便善写文章。(二、后晋-拜宰相李崧为师)
才华横溢的陶谷,经常写出美妙惊异的文章,因此也得到了当时宰相李崧的赞赏。老师是真心实意的喜欢这个爱徒,推荐他做著作佐郎、监察御史等等,这职位蹭蹭蹭地上升。做仓部郎中,参与主管仓库储存、供给之事。陶谷仕途此时算是一帆风顺了,怎奈他性格急躁直率,偏偏这时和武将发生矛盾,朝廷正处于用人之际,陶谷因此被贬职,后因提出合理化建议立了功,又被封为中书舍人。所以说陶谷是很有智慧的,善于观察、恰到好处地把握机遇,才令得此时的他,顺水又顺风。
陶谷向宰相李崧上书自荐,得到李崧的赏识,被举荐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三、后汉--以怨报德投靠逢吉)
后汉时期宰相李崧,在契丹被俘。汉高祖刘知远,便把李崧府邸赐予苏逢吉,苏逢吉是真的一点儿也没客气,只要是李崧的,不管是赐给的,还是其他的,全部都占为己有。这样的行为很令人震惊啊!其实,苏逢吉本性如此,言而无信、喜欢杀戮、伤害无辜,令民众痛极难忍,号呼称冤!对于这样的人,陶谷竟然投靠于他。为了得到苏逢吉的重视,合力将李崧陷害,同时还有李崧家眷仆人二十人,但苏逢吉将“二十人”改为“五十人”,满门抄斩!更可气的是在李崧遇害后,陶谷竟然恬不知耻,直言不讳地道:李崧遇害,他出过力。尽心尽职的李崧,就这样养虎为患、蒙冤遇害、暴尸街头!
诬告李崧谋反,苏逢吉得知,命将李崧送交侍卫狱。李崧在狱中屈招。(四、后周--外交丑闻“春光好”)
周世宗柴荣继位,陶谷任职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是朝廷掌管户口、财政的户部主事,兼管武官的选用、兵籍、军械等,以及选举和祠祀之事。此处可以看出,当时的陶谷,可以说是高高在上、得意忘形。但是“高处不胜寒”啊!身居高处就要忍受寒冷和孤独,可是,还有一种专门看他不爽的人。在出使到南唐的时候,南唐宰相韩熙载以写书为名,留下陶谷暂住时日,又令歌妓秦弱兰,假装扮作女仆,来引诱陶谷。他不但原形毕露,竟然还赠诗一首,这首《春光好》道尽了难以忘记的情怀,埋怨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竟然还念念不忘,期待着“......鸾胶续断弦,是何年?”正沐浴在“春光”的陶谷,很快就尴尬了。几日后,南唐中主李璟设宴招待,陶谷依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当一女子拿着琵琶弹唱“春光好”的时候,陶谷的脸由白变红,自知是中了计,羞愧难当,苦酒是一杯接一杯。最后,醉倒在呕吐物上。自此后,陶谷的人设彻底崩了。
明代画家唐寅,创作《陶谷赠词图》:“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五、入宋--“画葫芦”的陶谷)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曾经任用陶谷为礼部尚书(掌管礼乐、祭祀、宴会等文书奏章)刑部尚书(掌管刑法、狱讼事务)、户部尚书(管理全国户口、财政、赋税等)。但是经过了迫害恩师、丢失国体、有辱使命,对于这样的人,赵匡胤早就有了鄙视之心。但是,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曾说过:“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是与我共事的人,你们都不能随便对他们侵犯、侮辱......”以此拉拢民心。所以,赵匡胤不允许陶谷辞官,依然保留着他的职位,但是实权已经被架空,赋予”依样画葫芦“的官称。
宋太祖笑道:“翰林学士起草诏书,都是参照前人旧本,再换几个字句,不过是依样画葫芦而已,算不上什么贡献孤寂凄凉的穷途末路
从陶谷祖父、父亲都可以看出,官宦之家皆是忠心耿耿的人才。本来陶谷依靠着本事、才能,应该有着很好的一生。可是,除了几首诗词外,在涉及的相关人员之中,对他都没有过多的提及。可见,陶谷把一手的好牌,打得稀烂。其实,身处于乱世之中,在没有父亲这个保护伞下,一个饱受艰苦长大的孩子,存在着“一定要活下去”的意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年龄、学识、阅历的增长,他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自己最初的心。最后,我们以他的《自嘲》做个结尾吧,“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官职是由能力、本事产生的,如果能力、本事不用的话,官职其实也是没有的。狼狈不堪、可笑的翰林陶学士,做个官只要能依样画葫芦就行了。陶谷的仕途之路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