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出自这位东汉战神之口,一生征战为后人敬仰

2020-07-18 23:17:22 作者: “马革裹尸”

江山半岛,广西最大的半岛,形似龙头探入北部湾,分割出珍珠港和西湾,因此又被称作白龙半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岛上潭蓬村的多位村民在建房和劳动中数次发现陶罐和青瓷碗等文物,考古人员经过细致勘察,在村子附近发现了一处河道,石壁上还有 “元和三年作”的石刻。同样的年号,曾不止一个朝代使用。但史料记载,东汉章帝最早使用“元和”为年号,这似乎也印证了当地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

“元和三年作”石刻

198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广西文物工作队组织专家到防城港潭蓬村的河道展开调查,发现两岸石壁上保存有大量清晰的人工凿痕,石壁上还有工人在劳作时刻下年款的3处摩崖石刻,初步勘定,这是我国唯一的海上古运河,总长约2公里。随后,这条运河被正式定名为“潭蓬运河”。那么这条运河是由何人开凿的呢?附近村民一直流传有东汉大将马援南征交趾时在此开凿运河的传说。

摩崖石刻

公元前111年,西汉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灭南越国,将岭南分置苍梧、郁林、南海、合浦、珠崖、儋耳、交趾、九真、日南九郡。直到东汉,交趾一直由皇帝派驻官员管理。

公元40年,时任交趾太守的苏定斩杀麋冷县的贵族诗索,终于引燃了中央官员与部落贵族爆发冲突的火药,诗索之妻征侧与妹妹征贰乘势起兵,并很快攻占了远近不少的城邑,东汉王朝的南疆岌岌可危。次年,光武帝刘秀拜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兵南征交趾。

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是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著名军事家,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光武帝此时再次将“伏波将军”的封号赐予马援,无疑给予了巨大的信任和期待。站在历史的交汇点,马援即将探索一条由中原直达北部湾的全新之路。马援率军经灵渠后,下漓江、桂江,直至苍梧,由苍梧溯西江至藤县,再经北流江转运南流江抵达合浦。

自秦汉以来,虽然已有合浦至南海的航线,但是却受到季风和洋流的极大影响,而且到交趾又是“水道多绝、陆路难行”,从合浦出发后,马援只能一路沿着海岸探索。

根据史书记录,马援从合浦出发时,已经召集了2万士兵共计2000多艘船只。照此看来,大都是只能搭载10人左右的小船。船队出发不久,就在江山半岛岬角附近,遇到了绵延数公里长的裸露石壁及形状各异的怪石滩。

防城港市博物馆馆长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 何守强

4到8月份,我们这里是西南风,这个时期风浪会很大,会经常更凶猛的拍打岸边,这个时期会形成民间所说的横浪,横浪一旦形成,船只过往十分凶险,小船会侧翻,大船也会被冲刷到岸边触礁,到目前为止,有经验的船家在这个时期都不敢过怪石滩。

礁石

史书《册府元龟》记载:

面对凶险之途,马援只能另辟蹊径。虽然没有发现河道,却找到一处东西走向的天然沟壑。这条沟壑位于半岛最狭窄的地方,跨越两面海湾的直线距离约2公里。如果能从这里通过,既可以避开南面的凶险海域,还能大大缩短行程,迅速经东兴直达交趾。

在防城港市博物馆馆长的带领下,我们的编导在现场可以看到整条运河的轮廓,虽然两边有坍塌,但是整体轮廓还在,两边的石壁保存完整,整条运河的宽度在8米到12米左右,适合于当时宽3到4米的船只在这里行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