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围绕着朝代兴衰、政权更迭而作,自有他的规矩。史家惜字如金,有时会舍弃掉某个历史人物的某个片段,情有可原。如果要求记载得面面俱到,岂不要累死史官。
中唐时期,有一位顶天立地的牛人段秀实,《旧唐书》对他的记载不够完整。令人意外的是,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三位,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共同出手,补充了段秀实的史料。
唐宋八大家
能惊动三大文坛宗师的人物必定有非同寻常之处。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被贬官在永州、担任州官助理(司马)的柳宗元,给他的铁哥们韩愈写了封信,郑重其事请韩愈保管好信中附着的一篇文章,《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就是段秀实,“状”是记述人物、事件的文字。柳宗元这篇“纪实文学”有千余字,写得颇为不易。这是他不远千里,采访关中、河北地区的许多知情人得来的材料。那时段秀实已经去世三十年。
柳宗元担心段秀实的事迹被湮没,想起来韩愈正在国史馆工作,赶忙把这份珍贵的史料寄了过去。韩愈不敢怠慢,将史料藏入档案库。
《旧唐书》成书于唐宋之间的五代时期,主编刘昫没有把《段太尉逸事状》收入其中。但柳宗元的大作不会被埋没。到了北宋,欧阳修主编《新唐书》,几乎原封不动把《段太尉逸事状》添进了段秀实列传。
有柳宗元的生花妙笔、韩愈和欧阳修相助,段秀实差点被遗忘的一段传奇不但彪炳于史册,更是广为流传。
言归正传。用“名将”两个字概括段秀实并不准确。正如柳宗元所说,世人不知段太尉,以为他不过是一介武夫。
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段秀实出生在汧阳(今陕西千阳县)。段秀实六岁时,因母亲生病,他整整七天没吃饭。直到母亲病情好转,他才肯吃东西。六岁的孩童胸中就有这份坚毅,可敬又可叹。用现代的说法,段秀实太早熟了。
段秀实长大后投笔从戎。他并不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但他处事沉着果断,颇有智谋。他先后跟随过大唐威名赫赫的骁将高仙芝和李嗣业。正是段秀实成就了李嗣业的功名。段秀实前后辅佐过三个节度使,在军中很有威望。他善于镇抚将士,数次化解军中危机。
相关图
公元777年,那场毁掉盛唐的安史之乱过去了十余载。唐代宗李豫的日子已经安宁了许多。
一天,长安西北的邠州城内(今陕西彬县),市集上甚是热闹。小商小贩们吆喝着招揽生意,行人熙熙攘攘。突然,不远处传来喧哗声,一群身着戎装的大汉结伴而来。
集市口售卖酒水、饭食的几个商贩脸色大变,赶紧收拾东西准备推车离去。但已经晚了,那群士兵抢上前来,大呼小叫着索要东西,又吃又拿。他们并不理会卖酒老者的求告,有的抱走酒坛,有的则坐下来开喝。
商贩们领教过这群士兵的厉害,哭丧着脸不敢阻拦。稍远点的商贩早已逃之夭夭。有行人忍不住上前质问,顿时被士兵们棍棒齐下打翻在地,手脚都被打断。
集市被这些人闹得鸡飞狗跳,一地狼藉。许久,他们吃饱喝足,脱去上衣打了赤膊,狂笑着扬长而去。
围观的百姓目送恶霸,面带怒色,纷纷摇头叹息。不远处,有个须发花白的老头刚进城,冷冷注视着那群兵丁的背影。有个仆从模样的人牵着马,气恨恨说道:“段大人,就是这些兵痞。听说他们前几天还当街撞死了一个孕妇,没事人一样就走了!”
古代集市相关画面
老者就是段秀实。他听了这话,没有言语,只是眼角微微颤动,眉宇间透出一股阴冷的杀气。
段秀实这会儿的身份是泾州刺史,他的辖区在西北方,与邠州接邻。他专程来邠州见一个老战友,邠宁军节度使白孝德。
白孝德能当上邠宁节度使,是因为当初这里发生兵乱,段秀实镇住了场子,推举他上任的。后来白孝德举荐段秀实做了泾州刺史。
邠州这个地方比较复杂,集市上闹事的军人,并不是白孝德的手下。他们的老大是天下兵马副元帅、汾阳王郭子仪的三公子郭晞。
郭子仪堪称中唐时代的定海神针。他在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的战争中立下盖世之功,唐代宗对他极为倚重。他的公子们也炙手可热,郭晞身兼当朝尚书和副元帅府行营节度使,率领大军驻防邠州。
段秀实找白孝德正是因为邠州那些横行不法的士兵。严格来说,那些人并不是军人。他们原本是附近的地痞流氓,花了点钱混进行营部队,仗着郭家的威名干坏事。郭晞对部下比较纵容,从不过问。
此前段秀实已经听说了邠州的情形,给白孝德写信,要求他严惩那些恶徒。但白孝德生怕得罪郭家,不敢出面。段秀实大怒,说我这刺史先不做了,去你手底下当个都虞侯,你只管给我官印,余下的事你甭管了!
郭子仪剧照
都虞侯掌管军纪,这是段秀实的强项,早年他做都虞侯把将士们治得服服帖帖。白孝德当然没什么可说的。
所以白孝德一见到段秀实,知道他动了真格,赶忙把都虞侯的大印交给了他。
段秀实天天领着一队士兵在邠州巡逻。士兵们太熟悉这个老领导了,对他很是敬畏。
也活该邠州那群恶霸倒霉。没几天,他们又离开军营到集市上抢东西。卖酒的老头阻止他们搬走酒坛,被刺了一刀,躺在地上呻吟。
段秀实带着他的执法队赶到了现场。恶霸们以为邠宁军士兵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叫骂着准备离去。只听段秀实一声令下,士兵们扑了上去,把这些冒牌军人全部捆了起来。他们远不是正规军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