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为何遭宋江架空?只因说错一句话,令宋江愤怒不已

2020-07-19 12:11:52 作者: 晁盖为何遭宋

本期的《水浒传》成语故事见于小说第四十二回,发生在火烧无为军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宋江和晁盖。故事原文如下:

话说当下宋江在筵上对众好汉道:“小可宋江自蒙救护上山, 到此连日饮宴,甚是快乐,不知老父在家,正是何如。即目江州申奏京师,必然行移济州,着落郓城县追捉家属,比捕正犯,恐老父存亡不保。宋江想念,欲往家中搬取老父上山,以绝挂念,不知众弟兄还肯容否?”晁盖道:“贤弟,这件是人伦中大事,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如何不依贤弟?只是众兄弟们连日辛苦,寨中兵马未定,再停两日,点起山寨兵马,一径去取了来。”

宋江道:“仁兄,再过几日不妨。只恐江州行文到济州追捉家属,以此事不宜迟。今也不须点多人去,只宋江潜地自去,和兄弟宋清搬取老父连夜上山来。那时乡中神不知,鬼不觉。若还多带了人伴去必然惊吓乡里,反招不便。”晁盖道:“贤弟路中倘有疏失,无人可救。”宋江道:“若为父亲,死而不怨。”当日苦留不住宋江坚执要行,便取个毡笠带了,提条短棒,腰带利刃,便下山去。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宋江在江州遇险,托塔天王晁盖率领梁山兄弟下山救人,终于将宋江从法场救出。此后,宋江与晁盖等人一起火烧无为军,杀死了闲通判黄文炳。宋江随众人返回梁山后,提出要回到郓城县将自己的父亲接到梁山。

宋江的决定却遭到晁盖的反对。晁盖认为,宋江独自返回故乡,难以保证人身安全,提出休整两天后再点齐兵马前往郓城。不过,晁盖的提议遭到了宋江的坚决反对。最终,宋江独自下山,不但未能将父亲接到梁山,反而遭郓城县的赵得和赵能这两位都头的追捕。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事不宜迟”, 意为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贾仲明所撰《萧淑兰》中的“事不宜迟,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

围绕中如何将宋江的家人接到梁山,成为宋江和晁盖都要面对的问题。很明显,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而最终的结果也出人意料。宋江单人独骑返回宋家庄,这显然是最不合理的一种结果。那么,宋江和晁盖的分歧究竟出在哪里呢?

从当时的情况而言,晁盖提出的“点起山寨兵马,一径去取了来”是颇为妥当的。晁盖这个提议尽管动静很大,但也比较保险。晁盖选择这种方式的原因在于,之前宋江偷偷回家,官府已经派人在家中埋伏。此次大闹了江州,宋江的家人即便没有被抓进大牢,家中也必然有捕快或都头在等着,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点齐兵马前去,可以利用人数的优势将宋江的家人救走。

相对而言,宋江的办法并不可取,这一点从后来的事态发展也可以得到证明。按照宋江的弟弟宋清的说法,大闹江州后,官府已经派人在宋家庄周围巡逻,就等着宋江自投罗网。结果宋江被赵能和赵得追捕,如果不是梁山兄弟出手相救,恐怕宋江难逃再度被抓的噩运。

以宋江的聪明才智,对于返回家中的危险应该是早有预料的。既然如此,宋江为何会孤身涉险呢?原因出在晁盖的一番话中。晁盖这番话的原文是这样:“只是众兄弟们连日辛苦,寨中兵马未定,再停两日,点起山寨兵马,一径去取了来。”这番话的关键不在于“点起山寨兵马,一径去取了来”,而在于“再停两日”这四个字上。家人危在旦夕,晁盖却说还要“再停两日”,这句表述显然令宋江非常不满。因此,宋江一赌气,干脆自己一人前往宋家庄,结果造成了后来的险境。

有不少读者认为,宋江上山后欲取晁盖而代之,甚至为此精心部署,先后控制了梁山的兵权、财权和人事权。但很多人却说不出两人的矛盾究竟是如何发生呢?从这个成语故事来看,根本原因就在于晁盖考虑不周,只想到了梁山“兵马未定”,却忽略了宋江的急迫心情,令宋江对晁盖愤怒不已,这才有了后来架空晁盖的种种行为。

参考书籍:《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