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层出不穷,比如刘备麾下的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曹操麾下的五大谋主荀攸、荀彧、贾诩、程昱、郭嘉;孙权麾下周瑜、鲁肃、陆逊等等,都是智谋过人之人。
但是这么多谋士中,有一个人是汉室宗亲,却最后辅佐曹氏祖孙三代,而且他的谋略可以说是极为正确,多次献计都验证了他的正确性,甚至被网友称之为三国时期的战略大师,他就是刘晔。
一
刘晔字子扬,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轻时被月旦评的许邵赞美为“有佐世之才”。
刘晔二十多岁时天下大乱,他所在的扬州也是涌现出来了几支强力的队伍,其中一支由郑宝统领的部队最为强大。郑宝打算挟持百姓渡过长江前去避难,一度想挟持刘晔,可惜刘晔躲得快都没得逞。
后来曹操派使者去扬州,结果被刘晔接着曹操的名头邀请郑宝见面,直接在宴席上亲手斩杀郑宝,然后骑着郑宝的坐骑单人就收降了郑宝的麾下。
要是刘晔以这支部队为资本,加上他汉室宗亲的名头,极有可能打下类似刘备的基业。但是刘晔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直接把这支强军送给了当时的庐江太守刘勋。
可惜刘勋受了这支部队,自己却没啥本事,被孙策一忽悠就中计了,以为自己天下无敌,要去攻打另一座城池,刘勋不听刘晔的劝告一意出兵,果然被孙策乘虚攻占了老巢……
刘勋这是第一个不听刘晔建议而失败的案例,但是他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二
刘晔之后投奔了曹操,在曹操麾下任职,也给曹操出了很多次正确的计谋,于是曹操辟刘晔为司空仓曹掾。
在汉中之战时,曹操击败了张鲁,获得了整个汉中,此时刘备刚刚占据益州,立足未稳,刘晔这个时候强烈建议曹操乘胜追击,从汉中进攻益州,先消灭刘备。刘晔的意见是此时益州人心未附,只要曹操大军一到,益州各地肯定望风而降。但是要是等着刘备、诸葛亮稳定了人心,占据了关隘,后面曹操再想攻打就要费十倍百倍的力气才行了。
但是曹操不听刘晔的意见,打算再等等具体的消息再看,结果等了一个礼拜后,有蜀地投降的人跟曹操说:当时听到曹操大军来的消息,一天之内大家因为各种消息要紧张十几次,刘备虽然斩杀了许多传谣的人,也不能安定。
曹操这个时候才后悔了,又问刘晔,现在我们进攻还来得及吗?
刘晔摇摇头说:经过这一段时间,蜀地应该以及大体安定下来了,不适宜进攻了。
于是曹操占据汉中后就撤兵了。
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太祖延问晔:“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傅子》
曹操不听刘晔的话,直接丧失了占据蜀中的大好机会,等到刘备站稳脚跟后,甚至直接攻占了汉中,击败了领军而来的曹操,彻底奠定了自己汉中王的资本。
读史读到此处,真忍不住设想:要是曹操听了刘晔的话……
不过曹操没听刘晔的话后悔了,他的儿子曹丕也没听刘晔的话后悔了。
三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没多久就逼汉献帝禅让,身为汉室宗亲的刘晔这时候身为曹魏老臣,也升职加薪,成了曹丕的侍中,爵位也成了关内侯。
此时曹丕关心的是刘备是否会替死于曹魏和孙权阴谋的关羽报仇,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刘备麾下力量不够,名将只有一个关羽,现在关羽死了,刘备不会出兵的。
但是刘晔却认为,刘备肯定会接着出兵来提升蜀汉的威势,而且刘备和关羽感情很深,名为君臣,恩犹父子,刘备肯定是要报仇的。
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三国志》
后来,果然如刘烨所料。
孙权这个时候挺着急的,赶忙派人向曹丕投降,称愿意成为曹魏的藩属。当时很多人都纷纷表示庆贺,认为孙权都臣服了,曹魏天下很快就要统一了。
这个时候又是刘晔站了出来,对曹丕说,孙权这个时候肯定是被刘备逼得万不得已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乘着刘备攻打孙权,孙权的绝大部分兵力都用在抵挡刘备的时候,魏国率领大军一举攻灭东吴,彻底平定江南,以绝后患。
但是曹丕认为孙权刚刚投降我,我就攻打他,还跟在蜀国后面,这不太好吧?万一刘备不打了咋办?
刘晔认为蜀汉离东吴远,就算是回去也不一定来得及。而且刘备是怒而兴师,听见魏国也来攻打,这是吴国灭亡的征兆,他肯定会更加猛烈的攻击孙权好抢先占据更多的地盘。这时候正是一举灭吴的好时候。
但曹丕最后还是不听,还封了孙权一个吴王的头衔。等到刘备夷陵战败,孙权果然不理曹丕了,答应派的质子也不派了,曹丕很生气,打算要打孙权。
这个时候刘晔再次劝曹丕,之前让你打你不打,现在孙权刚刚战胜刘备,士气正旺,而且还有长江天险,你现在仓促进攻,肯定不行啊。
曹丕这个时候又是不听,结果魏军果然望江而叹。
四
曹丕死后,轮到曹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