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怎么发生的?赵军惨败真的都是赵括的责任吗?

2020-07-21 12:17:48 作者: 长平之战是怎

今天我们来聊聊长平之战,看看这场大战是怎样发生的,和如何结束的。

事情还要从韩国的上党郡开始说起。上党郡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高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向东出滏口陉即可直接攻击赵国都城邯郸。

所以,对于一心想称霸天下的秦国来说,上党郡非拿不可!

上党郡

当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已经超过了其他诸侯国。后来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秦国靠着这个战略,一口一口蚕食天下。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占韩国野王,将韩国分割成了南北两部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彻底断绝。

韩桓惠王见秦国势大,十分恐惧。派使者入秦,表示愿意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但上党郡郡守冯亭,可不希望秦国如此简单就得到上党,于是派人到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并把上党郡献给赵国。

秦军攻占韩国野王

赵孝成王马上向大臣征求意见,得出两种结论。

一种是不能接收上党郡,原因很简单,冯亭归顺的目的在于将秦国注意力转移到赵国。接收上党郡无异于虎口夺食。

另一种是接收上党郡,白来的土地不要白不要。

哪有君王不想开疆拓土的呢?再加上上党对赵国安危至关重要。

于是,赵孝成王命人前去接收上党郡。考虑到秦国可能派兵来攻,同时派大将廉颇率军前往驻守。

秦昭襄王见心心念念的上党郡落入赵国手中,恼羞成怒,命左庶长王龁率领大军攻击上党。

此时廉颇已经按照地形构筑了空仓岭防线。两军很快相遇,秦军向空仓岭防线发动进攻。防线被攻破,赵军节节败退。

空仓岭防线

廉颇见秦军势不可挡,便率军退至丹河东岸,沿丹河构筑丹河防线,沿丹朱岭构筑百里石防线,决定采取防守策略。

秦军则在丹河西岸构筑防线,双方进入对峙僵持阶段。

打仗打的是后勤,比拼的是国力。秦赵两国虽然都是强国,但赵国国力稍显逊色。

双方对峙

最初,赵军战场失利的消息传回国内时,赵孝成王为了能尽快结束战争,一面催促廉颇与秦军决战,一面派使者郑朱前往秦国请求议和。

但是秦军明显在战场上占据优势,又怎么可能会和赵国议和呢?

老奸巨猾的秦昭襄王,殷勤接待[zhèng]郑朱,有意散布秦赵和解的假消息,防止各国出兵救赵。

丞相范雎更是派出间谍,在赵国邯郸发动耳语攻势,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怕的是名将赵奢之子赵括。’

赵孝成王老早就对廉颇坚守不战不满,顺势派赵括率领20万援军到战场接替廉颇。

老臣蔺相如和赵括母亲都表示,赵括能力不足以担此大任。但赵孝成王并不相信。

此时得意的赵括还不知道,未来自己会落入怎样可怕的陷阱中。

赵括

秦昭襄王见奸计得逞,偷偷派战神白起前往战场担任主帅,同时严令,敢走漏消息者,格杀勿论。

白起接替王龁后,马上根据赵括的特点,量身制定了作战计划。

命王龁率军攻击赵军防线,佯装溃败,引赵括率大军出击。

赵括见秦军如此不堪一击,果然亲率40多万大军乘胜追击,直追至秦军防线。但秦军防线犹如铜墙铁壁,赵军竟长时间无法攻破。

白起眼见赵括中计,命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绕到百里石防线后方,攻下长平关与故关。

同时命一支5千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将赵军主力与辎重部队分割成两段。

至此白起利用地形,将赵军主力围的是水泄不通。

赵军被围

秦军再派精兵多次对赵军发动攻击,赵括发现中计被围,下令修筑防御工事,等待赵国援兵救援。

为了防止开百里石防线被突破的可能性,秦昭襄王亲往河内,使出吃奶的力气,下令征调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前往长平战场,拦截诸国的援军和粮食补给。

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开始出现人食人的状况。赵括只能拼死一搏,将大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强行突围,均告失败,赵括被秦军乱箭射死。

40万饥寒交迫的赵军见主帅已死,只能向白起投降。白起认为40万人是个巨大的威胁,只放回年纪幼小的240人回赵国。其他全部坑杀。

白起

至此,长平之战以赵军惨败告终。

要说赵军失败的原因,主帅赵括自然是难辞其咎,另外赵孝成王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能尽快结束战争,赵孝成王甚至想要御驾亲征。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资历深、声望高,又了解局势的老将廉颇才敢违抗上命。

就算不是赵括,换成其他将领,赵军一样还是会选择主动出击,可能结果不会如此惨烈而已。

当时与廉颇对峙的秦军,面临长期消耗战的压力一样很大。

老奸巨猾的秦昭襄王,明显比年轻的赵孝成王更有忍耐力,更沉得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