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隆 丁淑琴:柯兹洛夫的探险生涯及其第六次考察

2020-07-22 03:19:58 作者: 王希隆 丁淑

彼得·库兹米奇·柯兹洛夫(1863一1935年),俄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著名的俄国中央亚细亚考察家。他曾六次深入到我国西部地区,对内蒙、新疆、甘肃、青海以及西藏、四川等地区的自然生态、民族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盗运走大批珍贵文物。本文就柯兹洛夫的探险生涯、他的第六次考察路线、黑城的发掘、第六次考察的民族学和生态学意义等作一简要的述论。

一、柯兹洛夫的探险生活

柯兹洛夫一生参加了七次大规模的中央亚细亚的考察探险活动,其中,前三次是参加普尔热瓦尔斯基、佩夫佐夫、罗鲍罗夫斯基领导的考察活动,后四次则是由他自己担任队长主持领导的考察探险。下面是他七次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

第一次考察开始于1883年秋季。这次考察是普尔热瓦尔斯基组织领导的第四次中央亚细亚考察,考察队成员共有21人,刚满20岁的柯兹洛夫是成员之一。考察队从恰克图进人中国,经过戈壁沙漠,到达黄河发源地,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北部地区,然后前往新疆,考察罗布泊、塔里木河后,从新疆出境,于1885年到达卡拉塔尔(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的普尔热瓦尔斯克),考察全程7800公里。关于这次考察,普尔热瓦尔斯基着有《从恰克图到黄河源头,对西藏北部边区的考察,沿塔里木盆地穿过罗卜泊的路线》,此书又名《第四次亚洲中部旅行记》,于1888年出版,柯兹洛夫从这次考察活动中获得了考察知识和技能。

第二次考察开始于1889年,这是普尔热瓦尔斯基的第五次中央亚细亚考察。但是,临出发前,普尔热瓦尔斯基因打猎时喝池塘生水感染肠伤寒,病死于卡拉塔尔。考察队只得改组考,由另一名著名考察家佩夫佐夫担任队长,罗鲍罗夫斯基任第一助手,柯兹洛夫任第二助手,考察队伍共有成员29人。1889年考察队从卡拉塔尔出发,经伊塞克湖进入中国境内,翻越天山,到达南疆,经莎车、喀什噶尔、尼雅古城,沿昆仑山麓再到达罗布泊。这次考察中,柯兹洛夫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动物界,收集动物标本。此外,他在归途中还完成了两次单独的考察,即对塔里木河左侧支流孔雀河(即博斯腾湖)的考察。1890年,考察队经托克逊到斋桑湖出境。这次考察后佩夫佐夫着有《喀什噶尔与昆仑游记》、《1889年和1890年东土耳其斯坦、昆仑山、西藏高原北疆准噶尔之行》和《喀什噶尔气候》,地质学家波格丹诺维奇着有《在东土耳其斯坦的地质勘察》,柯兹洛夫与罗鲍罗夫合著有《离开西藏考察队路线的旅行》。这是柯兹洛夫的第一部考察著作,1896年出版。鉴于柯兹洛夫首次出色地独立完成考察任务,俄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他一枚普尔热瓦尔斯基奖章。

第三次考察是在1893年至1895年,俄国组织了两个考察队,打算深入到青藏高原的腹地。这两个考察队由波塔宁和罗鲍罗夫斯基分任队长,柯兹洛夫任罗鲍罗夫斯基的第一助手。罗鲍罗夫斯基考察队从卡拉塔尔出发,进入我国后,翻越天山,先后考察了吐鲁番、哈密、敦煌、祁连山、阿尼玛卿山。这次考察原定进入四川后与波塔宁率领的考察队会合,但考察队到达距四川地界一百多俄里的地方即折回青海,在考察黄河源头后经吐鲁番、斋桑湖回到俄国。途中罗鲍罗夫斯基患中风,柯兹洛夫实际领导了考察队的工作。这次考察的《报告书》分为三部出版:第一部是罗鲍罗夫斯基的报告,正式出版时书名为《天山东部和南山行记》;第二部是柯兹洛夫的报告,出版时书名为《考察队队长助手的报告书》;第三部为《弗·伊·罗鲍罗夫斯基考察队的科学成就》专集。

柯兹洛夫的第四次考察是在1899年至1901年进行的,这也是他独立领导进行的第一次中央亚细亚考察活动。由18人组成的考察队深入到青藏高原和四川考察。考察队伍从恰克图进入中国,经科布多、阿尔泰山、中央戈壁、腾格里沙漠、河西走廊、西宁、青海湖、柴达木、昌都、长江和黄河发源地、兰州、库伦,1901年从恰克图返回俄国。考察队原计划进入西藏中部,但未能如愿,队伍只到达了西藏北部。这次考察收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仅爬虫和两栖动物就有750种,鱼400尾,昆虫8万余只。这次考察后,柯兹洛夫写成了《蒙古和喀木》一书。为了表彰柯兹洛夫的西藏之行,俄国地理学会授予他一枚康斯坦丁诺夫金质奖章,这次考察也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知名度,世界上不少科学研究会选他为名誉会员。

第五次考察是在1904年,这也是他自己独立领导的第二次考察。柯兹洛夫受俄国政府和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的委托,再次进入中国考察,并前往库伦拜会避乱移居于此的达赖喇嘛。这次拜会活动明显地带有政治目的。拜会的结果是达赖喇嘛准许俄国人进入西藏进行考察和贸易活动。这次考察的著作是《西藏的达赖喇嘛》一文(1907年))和《西藏与达赖喇嘛》一书(1920年)。

第六次考察是在1907年至1909年期间,这是柯兹洛夫独立领导的第三次考察。这次考察及写成的著作《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本文将在后面部分详细介绍。

1923年,已过花甲之年的柯兹洛夫再次到达蒙古乌兰巴托附近的肯特山区考察,在这里他发现了匈奴人的墓群(诺彦乌拉古墓群),挖掘出了大批珍贵古物。这次在蒙古地区的考察前后长达三年之久,期间柯兹洛夫再次考察了哈喇浩特古城。这是他的第七次中央亚细亚考察,也是他独立领导进行的第四次考察活动,同时也是他的最后一次考察活动。1926年考察结束,也意味着柯兹洛夫考察生涯的结束。他最后写成的《蒙古的三年考察》,发表在《星火》杂志1926年第44期上。

柯兹洛夫因一系列中亚细亚自然研究成果被授予俄国地理学会H.M.普尔热瓦尔斯基银质奖章、俄国地理学会的最高奖赏—康斯坦丁诺夫奖章、英国地理学会奠基者奖、意大利地理学会大金奖以及法国科学院齐哈乔夫奖金。

柯兹洛夫是5个俄国学会,至少3个外国学会的荣誉会员,受到过5次奖励,1928年当选乌克兰科学院正式会员。1935年,柯兹洛夫去世,享年73岁,安葬于圣-彼得堡瓦西里岛。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