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许多文人的梦想就是考取功名入朝为官,而其实真正他们考取了功名后不是立刻就能入朝为官的,而是大多进入一个部门-翰林院。那么翰林院是干什么的呢,它主要负责编纂史书,给皇帝起草诏书,还有就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还有时给皇子们当侍读。因为距离权利中心很近,所以一般在翰林院呆一段时间后,都会出来做官了。
翰林始建于唐朝,最初分翰林学士院和翰林院,翰林学士院一般担任要职,一般为正二品。后来翰林学士院沿用到明清之后就成为了内阁。而翰林院则沿用到清代。
清朝的翰林院变得更加完备了,增加了外班翰林和洋翰林。外班翰林指从满蒙一族中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出任翰林,一般不是科举出身,所以经常被科举出身的翰林看不起,但满清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平衡满汉人员在翰林院中的人数。
随着清末留洋回来的人员越来越多,也设立了洋翰林,专供他们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