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告老还乡,却凑不出路费,朱元璋得知后怒斥:把这个贼人阉了

2020-08-05 14:31:14 作者: 清官告老还乡

明朝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很传奇的皇帝,他从淮右布衣到真龙天子,一个人开创了一个绵延百年的朝代,的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政治家。但同时他的经历也造就了他极其多疑的性格特点,只要手底下的官员有一点点不对劲的地方,就可能招来最严酷的惩罚。

比如曾经是礼部尚书的吴琳,因为年老而辞官归乡,朱元璋却怀疑他辞官的动机,还专门派了使臣去他家乡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结果使臣到了吴琳老家以后,看到曾经的尚书正赤着脚在田里起秧,动作十分熟练,这才打消了朱元璋的疑虑,也免去了一场灾祸。

不过另一位名叫曾秉正的官员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他同样也是一位清官,但最后却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令人闻之叹息。

曾秉正是江西南昌人,从小饱读诗书,还有一腔忧国忧民之心。在为官之后,曾秉正秉持着“文死谏,武死战”的原则,始终无惧天威,仗义执言,令朱元璋对他颇为赏识。

洪武九年时发生了一场天灾,朱元璋召集群臣讨论此事,曾秉正上书数千言,曰“当尽革向之所为,何者足应天心,何者足慰民望,感应之理,其效甚速”云云,朱元璋很高兴,当即封他为思文监丞,后来又升任刑部主事、陕西参政。

曾秉正一开始因为直谏清廉确实颇得宠信,“帝颇优容之”,但是伴君如伴虎,有个总是在你面前唱反调的人,久而久之即使是赞赏清官的皇帝心里也会不舒服。后来曾秉正又一次因为说话太直接而触怒了朱元璋,这次朱元璋忍无可忍,直接把曾秉正的乌纱帽给摘了。

没官可做就只能回老家,但没想到曾秉正平常太过清廉,根本没有积蓄可做回家的路费。其实官员有这样的窘境和当时的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朱元璋贫苦出身,最憎恨贪官污吏,给官员设置的薪水格外低,这一点和后来的清朝有很大的区别。

但再穷也得想办法回家,曾秉正不知怎么想的,最终他想出的办法就是卖掉了4岁的女儿,这下总算凑足了路费。

前文就提到了朱元璋是个很多疑的人,很多担任过朝廷要职的官员即使辞官了,也要经过一番调查才能保证放心。而朱元璋在调查曾秉正后,得知他竟然卖掉了女儿,顿时龙颜大怒。一方面是愤怒这种卖儿鬻女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也根本不信一个大官能穷成这样,认为曾秉正是在故意做戏给自己看。

最后惹得天子震怒的曾秉正结局如何呢?史书只记载了短短一句话:“帝闻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腐刑就是宫刑,这是一种侮辱性的刑罚,有气节的官员大概没几个人能受得了这种惩罚。司马迁受过宫刑后是硬撑着编写《史记》的执念才活了下来,而曾秉正就只能落得“不知所终”的下场,果真是伴君如伴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