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最终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所以他死的不冤

2020-08-07 01:09:22 作者: 商鞅:最终活

秦自穆公以后,一代不如一代,本来国力就走下坡路,再加上战争、叛乱以及氏族专权、夺嫡之祸等等,到前361年,秦孝公继位时,便已从“永霸西戎”的强国沦落成一个三四流的弱国,弱到什么程度?

一:商鞅来了

国内如何贫困,导致

“秦人食草”

也就罢了,关键是,国外也不安生,后方义渠、巴、蜀不断袭扰,前方呢,三晋时不时的渡河访问,怎一个窘困了得。

就在这样窘迫的局面下,非常了不起的秦孝公上台了,上台之后打算励志革新,可怎么革新呢?人才,了不起的人才,于是,继位伊始,便向天下发出振聋发聩的

“招贤令”,

曰: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首先回顾一下光荣的历史,告诉天下士子,我大秦也是曾经阔过的,然后总结了一下当前的困境,其中,

“诸侯卑秦”

四个字的实在是可圈可点,别说一个诸侯国,就一个普通人,也不愿四处广播,大家都鄙视我,没人愿跟我做朋友,为嘛?

跌份儿啊,但秦孝公就这么说了,直来直去,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这已经是鼓足了勇气,准备打烂摊子重新开张了,怎么重新开张。

谁能帮我一把,让我强大起来的,我将加以高官,并分茅裂土。

态度很诚恳,而且开出的价格也很诱人,于是呢,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商鞅来了。

二:商鞅是什么人

这个时候的商鞅,应该叫卫鞅或者公孙鞅,因为“商”是到秦国,改革成功后,获得的“氏”。

当时商鞅的“卫”以及“公孙”二字就可以充分表明,商鞅的出身不简单,卫国公孙,也就是卫国某一位国君的后人,因为普通人没资格以公孙以及国号为氏。

但出身尊贵有什么要紧?

到了商鞅这一代,家族早已没落,再加之卫相当于魏的卫星国,所以,商鞅得以老早就离开卫国,到魏国读书,并拜在河西学派之公叔痤门下,还在他的引荐下,当了一名中庶子。

什么是中庶子?

或者掌管公族事务的小官,或者公室贵族身边的卫士,总之呢,不管什么意思,都足以说明,商鞅在魏国混的很不得意,很不得意怎么办?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前361年,公叔痤死,临终之际,向魏惠王推荐了商鞅,但魏惠王不听,他何等身份,哪会把一个中庶子放在眼里,商鞅的前途似乎就此黯淡无光,永远没有希望的时候。

恰巧秦孝公发布了招贤榜,商鞅一看,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回见了您那,于是,就这么溜溜达达的跑到秦国去了。

三:商鞅的作用

商鞅到秦国之后,经一番周折,与秦孝公相见恨晚,相见恨晚怎么办?

秦孝公很快拍板,爵商鞅为左庶长,全力支持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前后两次,总计二十余年,有推行郡县、什伍连坐、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施行二十等爵、严禁私斗、重农抑商、拆大家为小家等诸多方略。

总之呢,是力图以各种措施,将秦的方方面面,置于法的约束之下。

他的变法是很成功的,何以见得?

商鞅前359年推行变法,到变法的第六年,即前354年, 魏惠王便主动降下身架,到秦国杜平(陕西澄城县)与秦孝公会盟;

前342年,便被天子赐号为“霸”,中原诸侯来贺,于是秦孝公派公子少官与诸侯在逢泽(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会盟,并带他们朝见了周天子。

从原先的

“诸侯卑秦”

,山东诸国都不愿与秦国往来,与之会盟,到主动前来会盟,乃至于成为“霸”,带着诸侯朝见周天子。

这其中的变化自然是巨大的,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秦就这么花了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一改两百余年的颓势,重新甚至超越了秦穆公时期的荣光。

秦再度崛起,成为任谁都不敢小看的大国。

一个商鞅,作用就能有这么大,于此而言,说秦在商鞅手里死而复生,是毫不为过的,但,商鞅既然作用这么大,为何秦孝公死后不久,便身死名裂,承受了悲惨的命运?

这里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商鞅自己的问题也不容小视,因为,他最终活成了自己都讨厌的人,为什么这么说?

四:商鞅的封地

秦孝公晚年,商鞅已经功成名就,这时有个叫赵良的士人求见他,总结了他的过失,其中什么执法太苛,导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乃至于老百姓都“

战战兢兢,道路以目

”也就罢了,毕竟有君王罩着,别人不管怨还是怕都拿他没辙。

但关键是:

君又南面而称寡人。

商鞅又在封地南面称君,或者在封地南面称君只是个谣言,但其中另有一层关键的意思是,赵良已经隐晦的表明,商鞅在封地,便会对秦造成威胁。

商鞅的封地是怎么回事?

前341年,商鞅乘魏齐马陵之战大败亏输之际,乘隙发兵,夺回河西,因有大功于秦,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