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曾有三大不世出名将,曹刘各得其一,最强的却倒在袁绍脚下

2020-08-07 01:10:52 作者: 公孙瓒曾有三

汉末群雄,最初崭露头角的那批人仅剩曹操一人走到乱世中期,其余董卓、丁原、吕布、孙坚、袁绍、袁术、公孙瓒、陶谦等,皆死于战火中。有人说还有一个例外,刘备,然而刘备的知名度远不及这些人,根本称不上是崭露头角。后世人可将汉末群雄分为三个层次的人物,董卓者属一流,陶谦者属三流,而公孙瓒则处于不偏不倚的二流。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历史有名,大部分历史爱好者都知晓,而白马义从是依附于公孙瓒出现的。公孙瓒喜骑白马披白袍着白甲,

全身上下皆白,领着麾下骑兵冲锋,好似高山雪崩,有着势不可挡、无可匹敌的壮观景象

。中原产马少,质量不如草原,因而公孙瓒凑齐这白马大军不容易,需要一刀一枪从乌桓、鲜卑、匈奴等草原部族手中抢来。

历史上的白袍将军不止公孙瓒一位,原是南梁武帝萧衍随从、后成传奇名将的陈庆之也是着白袍的,素有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的童谣形容。公孙瓒名留汉末青史,一部分功劳是自身特色和才能,还有一部分功劳是出身于他麾下的三位不世出名将。

何谓“不世出”?

非世间所常有。这三位当得起。第一位,中国人熟悉的赵云。赵云是白马义从中的一员,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刘备的人格魅力,他早早离开公孙瓒,投奔刘备。从北方群雄的部下到丧家之犬的小兵,赵云并没有后悔,迅速接替过去张飞和关羽的位置,成为刘备的贴身保镖。从《三国志》看,赵云当时没有独领一军,地位不显,却能一直作为刘备的护卫首领,可谓是深得信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赵云最传奇的事迹当属

“两扶幼主”

,第一次是从五千虎豹骑的追击中护住刘禅及甘夫人;第二次是骄傲放纵的孙夫人欲携刘禅归江东,幸得赵云带兵在长江处截住,并顺利夺回刘禅。史家陈寿在著正史《三国志》时,也与后世小说《三国演义》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赵云能征善战、忠肝义胆,能与刘备两位义弟关羽张飞相提并论。

第二位,田豫,刘备故交,曹魏太中大夫、长乐亭侯。田豫在公孙瓒麾下时,并未得到任何重用,被视作一小吏对待。早年刘备投靠公孙瓒寻得栖息之地,年纪尚小的田豫见备为雄主,因而托身于他,刘备也投桃报李委以重任。奈何,后来因母亲年老无人奉养,田豫只好回乡,临行前刘备鼻涕眼泪直流,言:

“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这一去,便是天各一方,再无相见。解决完家中事,田豫出仕,公孙瓒任命其为东州县令。史书评价:

瓒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后来,田豫一加入曹魏集团便是重镇南阳的太守,因有勇有谋,得到曹操重用,调往北方镇守北疆,先后击败和教化北方乌桓、鲜卑等部落,是名副其实的镇守北疆第一人,较之公孙瓒做得更好更为彻底。

第三位,严纲。严纲是位名声不显的汉末猛人,号称公孙瓒手下第一将,作为白马义从的统领。《后汉书》是这样描述白马义从的: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无论是与胡人的战争,还是与北方诸侯的战斗,白马义从都发挥出导弹般的作用,作为一支轻骑兵,严纲将他们的骑射和机动性发挥到一种极致。

北方蛮夷部落口口相传:

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

。但英雄总有落幕的时候,一次作战,由于公孙瓒的指挥失误,导致严纲及白马义从被袁绍的强弩当作活靶子,贯穿歼灭。至此,严纲与白马义从成为绝唱,胡人们再也不用担心白衣了。

公孙瓒比不上曹操、刘备、袁绍等英雄,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

知人不善用

,总是在意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可这不就是所谓的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吗?应当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