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位不知名诗人,写下一首赏月诗却成经典,美到令人心醉

2020-08-25 16:29:48 作者: 唐代一位不知

纵观我国古典诗歌史,月是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意象之一。我国古代诗人喜欢望月抒怀,将月作为情感的载体,表达自己的孤独、思念或是离别之情。除此之外,月还有着空灵、澄澈、高洁之美。总的来说,古典诗歌中的月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意蕴。因此古往今来与月有关的诗歌作品也就数不胜数。

譬如,李白出蜀时写下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杜甫思念兄弟时写下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维隐居时写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春山夜月》,便是一首与月有关的经典诗篇。尽管它的作者于良史,相较于李白、杜甫、王维来说,要不知名的多。

于良史,中唐诗人。诗风与“大历十才子”相近,以写景居多,同时寄寓思乡和隐逸之情。虽然今仅存诗七首,但都是令人叫好的佳作,这首《春山夜月》便是他的代表作。顾名思义,《春山夜月》写的就是于良史在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全诗清淡闲雅,极富神韵,又宛如一幅春山夜月图,美到令人心醉。

《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首联“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即春天的山中有着许多美好的事物,让我可以尽情的玩赏,为此我忘了归去,以致于夜幕降临。显然,这里的“多胜事”是因,“夜忘归”是果。因果背后所流露的,就是诗人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读到这两句诗,相信你也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春天的山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胜事”?可以让诗人“忘归”。

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紧扣首联,具体描述了“春山多胜事”。它的意思是说,双手捧起山泉,月亮便闪烁在手中,摆弄着花儿,馥郁之气也就溢满衣衫。从结构上来看,“掬水月”承的是“夜”,“弄花香”承的是“春”,笔笔紧扣,自然流畅。这山中的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便在诗人寥寥十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屈复《唐诗成法》:“二联俗中传诵已久,故录之”。可见颔联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称道。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除了前面结构上的自然流畅,这两句诗无疑还精于炼字,一个“掬”字,一个“弄”字,既写景又写人,并且还生动传神,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此外,“掬水”、“弄花”虽然仅仅是“多胜事”中的两种,但它却具有以少胜多的力量,因为它最符合诗人悠然自得的赏玩心境。

颈联“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即一旦游玩的兴致来了,就不会在乎路途是远还是近,但要离开的时候,却舍不得眼前的一花一草。显然,这两句诗写的就是首联中的“赏玩夜忘归”。这两句诗的诗意应该很好理解,毕竟我们平时看到喜欢的景色,也会有这种忘记时间,尽情游玩的时候。字里行间,诗人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跃然纸上。

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则紧承颈联的“欲去”一句,即诗人想要归去,却又因为“惜芳菲”而停留了下来,于是便翘首南望,听着风送来的悠扬钟声,只见一处楼台,掩映在青山深处。虽然这里诗人把目光从近处转到了远处,但所描绘的景色,依然是春山夜月下所特有的景色。某种程度来说,这里的钟声与楼台也是“多胜事”中的一种,可见这首诗结构的严谨。

综观于良史的这首诗,它所描绘的是一幅令人神往、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所流露的则是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雅趣。全诗描摹景物历历如绘,读后犹如身临其境。“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情景交融,富有神韵,无疑是一首令人叫好的赏月佳作。当然,与月有关的名篇佳句还有很多,你最喜欢哪一句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