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历史,寿命短的朝代不外乎就是“重徭苛赋” 所致。可是,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皇帝,因为“贪玩”,将江山送给了他人。
杨广,隋朝的第二轮大老板,又是一位热爱山水的骨灰级粉丝。在他任职的十四年中,除了花三年时间亲征高丽,余下的日子都泡在了“出巡”上。
提起他,就不得不提“申遗成功”的大运河。客观来说,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但在当时,却只是调用百余万民工耗资巨大目标则是为了自己“方便”游玩的工程罢了。
《隋书·炀帝纪》有记载,杨广首次出巡,选的目的地就是江都。这一年,他刚坐上皇位满一年。为了让道路顺畅,下令将河、洛、江、淮、浙五大水系“联通”,沿途有离宫四十余座,还建造了数万艘龙舟。他乘坐的龙舟,就是一座小高层,有四层楼,最上面的一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都装饰得金光灿灿,放在现在都是总统套房的级别。最下面的一层,则是内侍们的住所。
此外,萧皇后也有自己的专属交通工具——“凤舸”翔螭舟,体积上要略小于龙舟,可装饰规格却是一样的。至于后宫、王侯、公主和百官用的“伴驾船”,数量达到了几千艘,还有浮景船九艘。那时候,全部是“人力”运输,用的纤夫高达八万余人。再加上“自驾游”的艨艟、八棹、艇舸,这个庞大的船队,首尾相接有两百余里。所以,夜间的船上灯火将沿途的江河陆地都照得如白昼一般。
并且,皇帝出行,少不了的就是护卫。岸上常有数万名骑兵,保持相同的前进节奏,如影相随,排场之大,想来历届皇帝都会自叹不如。因此,一日三餐,就成了沿途州县最主要的工作任务。皇帝哪能吃吃粗茶淡饭?消耗有时会多达百车的食物,那时又没有什么便携式的冷藏冷冻设备,吃不完的或者吃腻的食品,就直接被扔掉了。
在住了几个月后,皇帝想起来要回家了。可这次,他却改了新玩法,不坐船了,走陆路。所以,就需要很多“车辆”以及配套设施,还有仪仗队,并且,仪仗队还要用大量的羽毛装饰。对此,老百姓开始忙活了起来,水里的、路上的,只要有羽毛的鸟兽,都被抓了个干干净净。
为了配合这段历史,《资治通鉴》还记录了一个桥段,“天子制羽仪,鸟兽自献羽毛”。说的就是一只鹤,在一棵很高的树上筑了巢,为了担心它的后代被杀,便自己拔了羽毛。据记载,当年制作羽仪仪仗的工匠多达十万人,用掉了不计其数的金银钱帛。这个仪仗队,据说有二十余里长。
之后,休息了一阵,到了大业三年,杨广又决定去草原兜兜风。和去江都一样,事先得修路,于是,调用了十万壮丁,凿山开路,逢水架桥。因为,他太好奇了,什么都想看看,所以,让人去挖太行山,开出了一条通道,看看人家突厥的游牧风情。于是,为了安全起见,这次动静很大,以方阵的形式“旅游”。其中,大军有五十万,战马十万匹,自己和后妃则藏身于方阵中间。
过了两年,这位皇帝又想去看落日,他跑到了张掖美美的欣赏了一段大漠落日。此外,还圈地两千多里,只为了娱乐自己,玩起了狩猎。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动用大量的军队,当地的民工。
到了大业六年,他再游历江都。大业十一年,和高丽的战争刚刚结束,本应该休养生息,可是,这位皇帝的玩心太重,这次他跑到了长城,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过,人家突厥可不干了,上次让你偷偷看了也就罢了,这次再来,可没有那么容易回去了。
当时,杨广被突厥始毕可汗堵在了雁门关,形势相当危急。于是,他赶紧下令,让全国各路的人马赶紧过来救他。还好,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得以突围。也不知道这位皇帝是怎么想的,每每兴师动众,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旅游欲望。但每一次,都将沿途的官员和老百姓折腾得够呛。
此外,他依旧没有从雁门关事件中吸取教训,再次跑到了江都。可这次,却没有那么好运了。之后,大家都忍无可忍了,便私下一商议,将这位皇帝就地处决了。可见,这位皇帝在位十四年,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旅途之中。每次所耗费的物力和财力,古往今来无人可及。
也因此,他成了第二个死在“出巡”路上的皇帝。
其实,论“游山玩水”,这位皇帝绝对是一位奇思妙想不断的大玩家,就是太讲究排场了。有史料记载,杨广下令让人捉荧火虫,再用古代装粮食的斛装了好几斛。晚上,这位皇帝带着妃子们出来耍,就让人将萤火虫全部放出。刹那间,山谷一片“荧光”,如千万盏灯火齐闪烁。
这“点子”,后来的人没少“借用”,但他的“超级豪华游轮游”,估计就只能想想了。
参考资料:
【《隋书·卷四·帝纪第四》、《资治通鉴·隋纪》、《旧唐书·地理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