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去世当晚,邬思道撒了个弥天大谎,成了雍正的士力架

2020-08-26 17:29:56 作者: 康熙去世当晚

夜风凛冽,刺骨啸煞,京城突然戒严,许久的平静被一阵兵荒马乱驱赶的抱头鼠窜。宫廷侍卫提刀跨马围在各皇子府前,络绎不绝的砸门声直击不明细里的闻者,不分尊卑的心颤。康熙皇帝有旨,宣众皇子即刻入宫觐见。胤禛谋士邬思道料定康熙帝“大限将至,做大事就在今晚。”

胤禛拭去眼泪,坐立不安,生怕九门提督隆科多归附了老八,此次进宫凶多吉少,邬思道力劝胤禛必须进宫“一定要去,皇帝大限在即,今晚就会有遗诏,您不去,八爷他们改了诏书,到那时您是听命,还是不听命?”邬思道话里有肉,这肥肉首先暗示即位的肯定是胤禛,然后就是你不去,老八就有机会背着你吞了这肉,最后延伸的就是皇位指定是你,一定会招了老八的忌,老八吃了本该归你的肉绝不会罢手,为了消除隐患必定要害了你的命。邬思道这套组合拳明确了:皇位肯定是你的,想保命就必须进宫领皇位去。

语罢,胤禛还是犹豫不决,因为邬思道只说出了贼吃肉,胤禛在考虑贼挨打的事。邬思道猜透了胤禛的心思,为表达诚意,拄着柺端着蜡进前“王爷您那颗钦差关防大印给我,如果到了申时还没有您的消息,我就用这颗关防大印放了十三爷出来,他有很多故旧部下,一呼百应,让他们前去救你!”一语阐明进宫后的危险:不管即位成功与否,如果老八和隆科多对胤禛下毒手,只要放出老十三就会擎天保驾,逢凶化吉。

邬思道煽动情绪着实有一套,但他的确是撒了一地弥天大谎。初衷无非就是看到胤禛意志不坚定,而且看不清前路,被自己想象出的危险震慑的心灰意冷和失魂落魄了,于是朝着那份脆弱打了一剂强心针,为黎明前的黑暗壮胆而已。邬思道在雍亲王府除了教育弘历等人,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康熙心术,然后给胤禛出谋划策,经他判断康熙传位给胤禛是大概率事件,把握极大,所以邬思道才会哄着胤禛必须应诏入宫,赵本山在《有钱了》里面的台词“钱早晚是咱的,就是取(方言qiu三声)的问题了”。只是身处当局的胤禛已经扰了心智乱了分寸。胤禛忐忑的回眸,和空中犀利的小雪,都衬托出胤禛的迷茫,和去路不知会有多么凶险。待看到迎接他的人是张五哥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是老十三的大舅哥,也是在江夏镇认识的好友,更是康熙帝贴身侍卫,待遇和别的皇子完全不一样,心里着实有点儿数了。

邬思道对胤禛说的话纯粹是胡诌:

第一,钦差关防大印能将关了十年的胤祥放出来吗?这印的功效可以为所欲为吗?后期是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放出的老十三,因为金牌令箭如皇帝亲临,无人敢不听。

第二,假设关防大印好使或是可以唬住守卫,老十三顺利出来,单凭感情是可以召集昔日部下,但要分干什么?一呼百应的喝酒吃肉绝没问题,然而意图聚众进宫,别管要去干什么吧,这老十三本就是是非之人,皇宫是禁区,没有旨意提到“进宫”二字就是造反?感情在此刻闪不了光,人人都务实,张作霖在《少帅》里说过“这年头儿,谁不务实谁完蛋!”,当时老十三是拿了金牌令箭才指挥的军队,之后当场提拔了之前的部下,好处到位了,才杀了依附老八的统领丰台大营的成文运。不给草马儿都不会跑,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感情是一文不值的。

第三,邬思道为什么要去放老十三出来?原因是胤禛申时没回来,这里极大可能就是因为胤禛当皇帝了却遇害了,要么就是老八无论篡权与否最终是做了皇帝,此时邬思道只要有放老十三的举动,就表明是胤禛主使的,而且带有造反的意图,那么就等于是害了胤禛及其全家。老八如果名正言顺即位,只要胤禛不捣乱定会重用,因为胤禛这个冷面王,不徇私情干工作是把好手,只要不攻击顶头上司,无论哪个领导都愿意利用,可是一旦有放老十三这造反举动,势必片儿刀板斧满天飞。

第四,万一申时胤禛没回来,恰巧康熙帝挺了过来,因为这种事谁也说不好,邬思道放老十三成功与否,在活着的康熙看来,都是胤禛伙同着造反啊,功败身死的几率太高了,而且邬思道说完这话他自己都不信,胤禛若不是乱了心智也定不会信,胤禛当了皇帝后,明白过来了,害怕了,赶紧命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告诉邬思道大事成了,拿着金牌令箭去放老十三,别胡来,阴谋诡计停一停,别脑子一热惹自己一身骚(当然主要原因是为了名正言顺的尽快控制军队啊)。

所以邬思道向胤禛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康熙皇帝钦定关押之人,关防大印有个卵用,胤禛自己拿着去也是浮云,更何况一会儿一米六一会儿一米七的邬思道乎,就算胤祥能出来,旧部也根本动不了,这傻义气没人冒,顶多就是害死了胤祥,当时雍正心乱如麻已顾不得那些,邬思道是智者,绝不会敲着锣打着鼓举着关防大印这个招魂牌送胤禛去死,虽然可以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但绝不会凭一己之血气方刚,和整个朝廷法度相抗衡,不但无济于事还害了胤禛,老十三及所有无辜家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