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耳熟能详,其影响力要远超于《三国志》等史书。从精彩度传奇性来讲,小说是远胜于史书典籍的。
夏侯惇是曹操的本家,曹操本姓夏侯,应该叫夏侯操,因父亲是大太监曹腾的养子,所以从了曹姓。而巧的是,夏侯惇与曹操都是殁于公元220年,可说两人甚有渊源。
至于张辽与夏侯惇的武力值,如按《演义》所载,夏侯惇似乎高些,因为他太猛了,如他之人,三国中只有张飞能比。有次攻打吕布时,夏侯惇左眼中了流矢,败北而回。自此被称作“盲夏侯”,夏侯惇平素很注重仪表,每次照镜子看到盲眼都十分气愤,将镜子推到地上,对“盲夏侯”这个浑号,也甚是不喜。
而《演义》中,显然是加了料,中箭后忍痛拔出左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然后吞了眼珠,挺枪杀了射他的曹性。罗贯中把“眼中流矢”渲染成“夏侯吞眼”,看起来确实精彩,但是不符史实。
有句三国武力值排名的歌谣,一吕(布)二赵(云)三典韦四关(羽)五马(超)六张飞七黄(忠)八夏(侯惇)九姜维,夏侯惇排第八,也是数的着的,但估计是杜撰于《演义》。
而张辽,其功绩比之夏侯惇,可以说是碾压性的。张辽经历比较坎坷,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未遇明主,却始终能恪尽职守,人品还是很好的。吕布兵败后,归顺曹操,自此展开其辉煌的军事生涯。
张辽曾助曹操大破北方的少数民族乌桓,立功甚多,但最著名的当属“合肥之战”。
公元215年,孙权带兵十万攻打合肥,张辽亲率八百人冲阵,亲自斩杀东吴将领两人,士卒数十, 直冲到孙权帅旗下,东吴军一时胆寒。后孙权发现张辽兵少,遂下令重重包围,张辽左冲右杀,只余数十人突围。留在包围圈中兵士大喊:“将军放弃我们了吗!”张辽危难时复冲入救出被困兵士,此战吴军气为之夺,而守城曹军士气大振。
丧失斗志的东吴军,围合肥十几日不下而退,张辽领兵追击,差点活捉孙权,此战震惊东吴,每当小孩哭啼不止,父母便吓唬:“张辽来了!”小孩子便被吓的不敢再哭,可见张辽给东吴军民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
而曹操于此战后,对张辽大加赞许,史载:“太祖大壮辽”。观《三国志》,曹操对下属只“大壮”过两次,对张辽的功绩是有多么嘉许。
张辽殁于公元222年,当时已是曹丕当政,曾感念张辽:“合肥一役,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使贼众至今气为之所夺,真乃国之爪牙。”曹氏父子二人,皆重用张辽,评价甚高。
以此,如据史载,纯以武力值,张辽还真未必逊色于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