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广总督瑞澄仓皇逃走,后来结局怎样了?

2020-08-27 03:08:33 作者: 武昌起义爆发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随着一声枪响,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很快在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浩浩荡荡的武昌起义正式打响,实际上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两个因素,其一四川保路运动,调武昌的新军前往平叛,其二事发前一晚,湖广总督瑞澄缴获了革命党人的名册,由于畏惧被杀,使得新军之中革命党人闻风而起。

在很多版本演绎下,作为清朝九大总督之一,封疆大吏的瑞澄,在听闻新军起义以后,立刻便仓皇逃窜,导致总督府一瞬间陷落,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讲,瑞澄逃亡是革命成功的关键,但是站在清政府的角度上来说,瑞澄可以算作是千古罪人。

不过有关瑞澄的史料虽然不多,但除了在武昌起义之中临阵脱逃这一项以外,对瑞澄的评价并不极端,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章开沅曾经评价过瑞澄,并不是一个贪官污吏,相反在位期间积极推动改革,应该说对地方建设而言,是有重大贡献的。

无论是孙中山先生,还是曹汝霖,在后来评价瑞澄的时候,都对瑞澄逃跑这件事情上有看法,都认为如果瑞澄不逃走的情况下,以当时武昌起义初期的规模来看,断然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而当时新军起义,爆发于一瞬间,各处革命党人其实都来不及联络,其他的新军也都处于观察状态,只要瑞澄站出来振臂一呼,未必会有后来的结局。

更差的是,在武昌起义之前两天,即10月8日,由于革命党人蒋翊武在自家被捕后来逃走,而第二天就发生了孙武制作炸弹爆炸的情况,要知道距离革命党人发动起义,仍然还有7天的时间(此前湖北共进会、文学社商谈起义时间初步为10月6日,因准备不足推迟到了10月16日),虽然孙武侥幸逃脱,但现场制作的旗帜以及文件等等,全部都落到了瑞澄手中。

瑞澄虽然下令全城戒严,并逮捕了彭楚潘、刘复基、杨洪胜处死,但是却并没有按照缴获的名单捕杀,而是本着不愿意扩大事态为由,打算将名单烧毁,对新军之中的革命党人不予追究,本来应该风波平息,但瑞澄并未将名单当众烧毁,导致了新军之中的革命党人惴惴不安,甚至一度传出谣言,瑞澄准备“按名捕杀”。这才导致了武昌起义爆发。

实际上即便是以起义初期,由于起义的新军为数不多,加上没有统一指挥,进展缓慢,甚至于当时第八镇统制张彪仍然在顽强抵抗,但他听说瑞澄逃走以后,当即停止抵抗,退出了武昌,其实可以看出来,假如瑞澄不逃走,而是找到张彪组织抵抗,起义必然会更加不顺利。

也因为武昌起义事关重大,得知消息的清廷火速问罪,将瑞澄革职,而此时的瑞澄早就逃到了上海,听说了清廷准备秋后算账,更是直接跑到了日本,民国建立以后,瑞澄这才回到了上海,但在钱庄继续的百万家产被充公,大约瑞澄心里也不大痛快,于1915年病逝,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