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苏轼说: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没有人拿西湖来比喻西施。
抛出的这个比喻让读者感到惊奇,下面要消除他的惊奇,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苏轼便告诉大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淡妆浓抹总相宜”,读者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苏轼运用了这个技巧,这个比喻就千古不朽了,从此以后,西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西子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在那晴天日光照射之下,西湖水波荡漾,泛出来明媚的姿态。
上一句说了“水光”,下一句就说“山色”,山的景致是空蒙的,模糊不清的,在雨中就像水墨画一样,所以叫“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是对仗的句子。一首诗当中,用了对仗的句子,就有一种自然而然往下走的感觉,好像我们推一辆小车,它自然而然就往前走,有一种惯性。
【舞者西施】
西施不止因美貌扬名,还十分擅长舞蹈。
春秋时期,越国与吴国互相仇恨,越国大臣文种为越王勾践制定了“灭吴九术”,其中一条为“ 遗之美好,以为劳其志”,因此 勾践将美女西施赠与吴王,令他迷恋美色,不理政事。
吴王知道西施擅长舞蹈后,命人将宫殿的一条长廊地下挖空,把水缸放进去,再在上面铺好木板。
每当西施穿上木屐在木板上舞蹈,脚下就会发出有节奏的的回声。
吴王便把西施跳的舞蹈称为“响屐舞”,又把这个长廊命名为“响屐廊”。
【另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一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组诗,课本中选用的是第二首。
第一首主要讲述了苏轼与客同游西湖,饮酒泛舟时,对于所见到的“初晴后雨”景象的赞叹,是第二首诗的背景。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