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又叫西子湖,原来是因为他!

2020-08-28 01:03:58 作者: 西湖又叫西子

内容来源:庚子岁首,徐晋如老师携手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共同推出的《中小学古诗文同步精讲》在线课程第 38讲。

第 1026 篇深度好文:1838字 | 5分钟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为什么会到杭州去?作诗时可以用到怎样的比喻秘诀?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实应在“饮湖上”后面加一个逗号。

题目说的是一个故事: 苏轼跟朋友在西湖边的酒家喝酒。

饮湖上是一个文言文的句式,实际上它省略掉了介词——于,饮于湖上。

他们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遇到了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那就是天气的忽然变化。

刚开始还是一片晴朗,忽然就有了一阵雨,这叫初晴后雨,初是刚开始的意思。

苏轼为什么要到杭州去呢?

因为宋神宗认可王安石变法的主张,而苏轼反对变法,所以他受到了王安石的排挤。

▲ 宋神宗

苏轼他很想为百姓做事,可是他不想介入到政治斗争当中去,他就主动要求到地方去做官,于是请得了杭州通判的官职。

这次他在杭州担任了三年的地方官,为杭州的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自己在杭州也写下了不少的好诗。

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就是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苏轼来到了远离京城的杭州,他没有把工作之中的这些不顺心时时挂在心上,反而是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都能够自得其乐。

▲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雕像

我们的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能在顺境到来的时候,就得意洋洋、目空一切;也不能在逆境到来的时候,长吁短叹、怨天尤人。

苏轼的这首诗给人非常光明通透的的感受,我们要学习苏轼的情怀。

诗人作比喻有一个秘诀:这个比喻别人没有用过,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

所以苏轼说: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没有人拿西湖来比喻西施。

抛出的这个比喻让读者感到惊奇,下面要消除他的惊奇,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苏轼便告诉大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淡妆浓抹总相宜”,读者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苏轼运用了这个技巧,这个比喻就千古不朽了,从此以后,西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西子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在那晴天日光照射之下,西湖水波荡漾,泛出来明媚的姿态。

上一句说了“水光”,下一句就说“山色”,山的景致是空蒙的,模糊不清的,在雨中就像水墨画一样,所以叫“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是对仗的句子。一首诗当中,用了对仗的句子,就有一种自然而然往下走的感觉,好像我们推一辆小车,它自然而然就往前走,有一种惯性。

【舞者西施】

西施不止因美貌扬名,还十分擅长舞蹈。

春秋时期,越国与吴国互相仇恨,越国大臣文种为越王勾践制定了“灭吴九术”,其中一条为“ 遗之美好,以为劳其志”,因此 勾践将美女西施赠与吴王,令他迷恋美色,不理政事。

吴王知道西施擅长舞蹈后,命人将宫殿的一条长廊地下挖空,把水缸放进去,再在上面铺好木板。

每当西施穿上木屐在木板上舞蹈,脚下就会发出有节奏的的回声。

吴王便把西施跳的舞蹈称为“响屐舞”,又把这个长廊命名为“响屐廊”。

【另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一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组诗,课本中选用的是第二首。

第一首主要讲述了苏轼与客同游西湖,饮酒泛舟时,对于所见到的“初晴后雨”景象的赞叹,是第二首诗的背景。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苏轼#杭州#饮湖上初晴后雨收藏

▲ 宋神宗

苏轼他很想为百姓做事,可是他不想介入到政治斗争当中去,他就主动要求到地方去做官,于是请得了杭州通判的官职。

这次他在杭州担任了三年的地方官,为杭州的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自己在杭州也写下了不少的好诗。

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就是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苏轼来到了远离京城的杭州,他没有把工作之中的这些不顺心时时挂在心上,反而是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都能够自得其乐。

▲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雕像

我们的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能在顺境到来的时候,就得意洋洋、目空一切;也不能在逆境到来的时候,长吁短叹、怨天尤人。

苏轼的这首诗给人非常光明通透的的感受,我们要学习苏轼的情怀。

诗人作比喻有一个秘诀:这个比喻别人没有用过,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