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建议李建成东征刘黑闼,不只和李世民争功,目标直指山东豪杰

2020-08-28 19:33:02 作者: 魏征建议李建

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败亡,李建成麾下的大臣和将领要么获罪被杀,要么投入李世民麾下。而这之中名气最大的便是太子洗马魏征,也就是后来贞观年间的唐朝宰相,敢在朝堂上怼得李世民哑口无言的存在。当时李世民责备魏征挑拨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反怼"太子若听臣言,岂有今日之祸?"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不但没有追究魏征的罪责,还将其任命为詹事主簿。史书上说李世民宽恕魏征是因为其说话直爽,实际上这种说法非常肤浅。分析这段情节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出魏征只用一句话,便将自己的才华展露得淋漓尽致。

而李世民宽恕魏征根本不是因为他直爽的回答,而是更看重魏征在为李建成出谋划策时提出的各种建议。这些建议非常高明,每一招都直接指向李世民的弱点。如果李建成能够听从魏征的建议,并严格遵照执行,而不是对李元吉言听计从,那玄武门之变的结果很可能会被改变。魏征对李世民的回答看似一句傲娇的硬怼,实际上是展露自己在李建成麾下时的表现出来的才华和能力。而这些方面都是足以打动李世民的,以爱才惜才的李世民又怎么会不重用魏征呢?那么问题来了,到底魏征给李建成出了什么主意,让李世民如此看重?

从史料记载来看,魏征跟随李密投降唐朝后,便成为太子李建成麾下的谋士,官至太子洗马。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明争暗斗的过程中,魏征一直是重要的谋士,为李建成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魏征建议李建成亲自率领大军东征刘黑闼,与李世民争夺战功,并结纳山东豪杰,以稳固自己的太子之位。李建成听从了魏征的建议,向李渊自请领兵出征,最终击破刘黑闼,平定了山东的乱军。可是从史料上看,李建成显然没有听懂魏征这句话的言下之意。他更注重与李世民抢夺战功的事情,反而忽略了与山东豪杰结交,为自己的败亡埋下隐患。

很多人读史书读到这里,第一反应就是李建成击败刘黑闼,抢夺了李世民的战功,加深了自己的影响力,占据了争夺储君地位的先手。实际上这只是魏征策略中最小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下半句"深自封植,因结山东英俊。"这下半句不但李建成没有重视,绝大多数读史书的人也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实际上这短短的十个字,却为李建成击败李世民构建了一个攻略天下的大计。这个大计是针对李世民的弱点而做出的设计,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之计。而最终李建成的败亡,也是因为他没有做到这十个字的结果。

出征刘黑闼之前,在军心和民心方面的比较上,李建成是大幅度落后于李世民的。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李渊的左膀右臂,在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唐朝建立后,李建成作为太子大多留在关中,保证首都长安和周边地域的安全。而李世民则成为军队的最高统帅,东征西讨打下了半壁江山,使得他在军心和民心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当时李世民向西平定薛举和薛仁杲父子,在洛阳大破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联军,在北方击败刘武周和宋金刚,后来又重创山东的刘黑闼和徐圆朗,以骄人的战绩横扫天下。

而此时的李建成就没法和李世民相比了,就算他是太子,却也感到非常乏力。在李渊从太原出发到攻占长安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功绩是平分秋色的。在面对突厥南下的危机时,两人轮流驻守北方边境,基本上也分不出胜负。但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得到了更多征讨四方的任务,因此在军功上面大幅度领先于李建成。李建成也不是很多三流史书上讲的那种一无是处的太子,而是能力不下于李世民的豪杰。从太原起兵后,直到唐朝建立的一系列战争就足以说明问题。可李世民在军功上大幅度领先后,却对李建成的地位产生了威胁。

实际上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种威胁并非来自于李世民自己的野心,而是他们两人背后的门阀集团的推动。隋朝沿袭南北朝的门阀政治传统,这个朝代本身就是关陇门阀集团建立起来的,后来打败了山东和江南的门阀集团,才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隋炀帝杨广和太子杨勇之争,从根本上就是关陇门阀和山东门阀的斗争。最终太子杨勇被废,关陇门阀成为胜利者。他们在杨广上位后把持了国家资源,也为隋朝的灭亡带来隐患。唐朝在关中立国后沿袭隋朝的政治格局,李建成当了太子,关陇门阀集团便成为李建成背后最大的政治势力。

李世民在洛阳大破王世充和窦建德后,其声威震动天下,当时割据四方的军阀政权纷纷向李世民靠拢。而这些割据四方的军阀政权背后都有山东集团的影子,所以李世民逐渐成为山东集团推举出来的代理人。当时李世民以洛阳为核心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在山东门阀支持下逐渐形成足以与关中对峙的军事集团。我们可以看到,在李世民天策府的配置中,山东英雄豪杰占了绝大多数,很多背后都是门阀集团的影子。比如首席谋士房玄龄是清河房氏的儿子,他的老婆是范阳卢氏的千金小姐,名将秦琼和程咬金都是山东官宦世家出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