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上联和和气气,左宗棠的下联不给面子

2020-08-28 19:30:43 作者: 曾国藩的上联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都是湖南人,曾国藩年长左宗棠一岁,出名比左早。

左宗棠中年以后,仕途才通畅,个人的才具当然出类拔萃,但在关键的起步阶段,离不开曾国藩的提携。是曾国藩的保举,清廷才特旨左宗棠为四品京堂襄办军务。

曾国藩声望日隆,左宗棠一直很不服气。两人对问题常有不同看法,这也很正常。但由于个性不同,曾国藩比较平和,说话留有余地,左宗棠强横自负,说话常常不留面子。

曾国藩拿左的高傲开个玩笑,写了一个上联:“季子自鸣高.与我心期何太左?”

左宗棠的反击就过度了,他的下联是:“藩臣身许国,问君经济又何曾?”

两人都是国学高手,左宗棠字季高,曾国藩把左季高三字嵌入上联,左宗棠也把曾国藩三字嵌入下联。但是,曾国藩只是在说左宗棠总和自己意见不一致,与其非常委婉。左宗棠就不同了,直接责问你身为国家重臣,治国才能表现在哪里。 这样的话,机锋太过,好在曾国藩涵养功夫一流。

左宗棠还认为曾国藩没有用人之明,其实曾国藩打仗不行,识人用人有一套特殊的本事,眼力非常独到。左宗棠为了争强好胜,凡是曾国藩不用的人,他全收入门中。比如太平军的降将李楚材,曾国藩命其救援湖州,结果刚到三天,太平军把湖州攻陷了,曾国藩撤了李楚材的职,不再重用。明正军纪,这本来是作战中的常例。

李楚材决定投奔左宗棠,找人写信推荐,曾国藩的幕僚欧阳兆熊告诉她,不用推荐信,你只要跟左帅说曾国藩不用你,就行了。“果然,左宗棠一听马上重用,让李统率四个营。后来李楚材立了不少战功,左宗棠颇为得意。

曾国藩对左宗棠评价很高:“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在挽联中说的很公道:

左宗棠评价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20岁就考中了举人。但他是个不会考大试,只会做大事的人。后来连续三次会试,全数落榜,一气之下,再不参加会试,全力攻读兵学、地理、农艺等实用知识。

左宗棠一辈子也没考中进士,从此对八股文深恶痛绝,在家书中训诫子弟:“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于人才不佳,人才之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原本之学者少。且人生猜力有限,尽用之科名之学,到—旦大事当前,心神耗尽,胆气薄弱.反不如乡里粗才,尚能集事,尚有祖当。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此我阅历所得之言。”

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束缚,左宗棠有着切肤之痛。没有考取功名的人,被人看不起。左宗棠没有考中进士,对仕途影响非常大。他心高气傲是有原因的,当有人说他锋芒太露时,他一语中的:“我以一名举人办天下事,气不高,怎能行?”

他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时,北上路过九江。九江道、府、县都是进士出身,只有九江同知是举人出身,当他来参见时,左宗棠突然问他:是举人好,还是进士好?

官场人人都知道左宗棠是举人出身,同知当然说举人好。

左问为什么,同知说:“中了进士,如果当翰林,每天不是诗赋就是练小楷;如当部曹或知县,公务缠身.也没有时间学实用的学问;只有举人没有那么多事.可以讲求实学,而且屡次赴考的路上,饱览过名山大川,足以恢宏志气,增广见闻,故举人比进士好。”

这本来就是瞎扯,左听了却极为称赞,公开说九江各级官吏.只有同知的学问最好。

左宗棠一代名臣,收复疆土有大功于后世。不过人都是有个性的,左宗棠的个性尤其鲜明,确实是非常之人有非常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