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淡是秋花。更比秋花冷淡些。到处芙蓉供醉赏,从他。自有幽人处士夸。寂寞两三葩。昼日无风也带斜。一片西窗残照里,谁家。卷却湘裙薄薄纱。”宋朝蒋捷《南乡子·冷淡是秋花》
农历的7月已经是公立的八九月份,其实暑气刚退,西风去燥,天空明净,适合登高望远,但说起花事,总不尽如人意。荷花倒也堪赏,只是宋朝之后,大量引进园林,城市中的采莲,不是乡下水间初秋时候的兰舟小艇,生动快乐。城里的莲花从四月开始看叶,五月看菡萏,六月看花开,到了七月,审美也疲劳了。虽然莲蓬可口,但荷花总在半开半谢间,荷叶已成莲子老,对于青春靓丽的心情,秋荷总来得清淡些,也疲劳些。
此时菊花尚未得地气,所以那种遍地黄花的金色尚未到来。木槿朝开夕落,淡紫色的花容易使人抑郁。木芙蓉也未全盛。初秋清丽的天光里,却有一种粉黄的花朵开放,那就是秋葵。
秋葵是中国最古老的用于食用的蔬菜之一,诗经说,七月亨葵与椒。葵是古代秋冬的家常菜肴,直到明朝以后,才退出了中国的餐桌的主要食菜谱。
关于葵的审美,唐朝主要把它当作菜,但总有些人另类,发掘了黄葵的审美价值。
第一:黄葵向日,白居易是园林田园高手,留下了十几首关于葵的诗,大半是说怎么吃,但“葵枯犹向日””葵枯重向阳“,点出了黄葵花开向日的植物特征。
第二:黄葵花淡雅仙气。吃不完的黄葵烂漫生长,另外还有相对高大的蜀葵品种,花开别有清丽,可比拟唐朝清修的道家女子。
“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鹅黄色未干。
好逐秋风上天去,紫阳宫女要头冠!”唐朝里瑟《黄葵花》
点明了黄葵花色泽娇黄,来在初秋的枝头,别有妩媚。
那么到了宋朝,重视农业与自然,黄葵提升了观赏价值,弥补夏秋之间的花事不足,而且宋朝的审美,以黄为贵,比如姚黄魏紫,更钟牡丹姚黄,那么初秋开放的淡雅黄葵,则别有清贵卓然的美。
北宋的丞相晏殊,就钟爱黄葵,“秋花最是黄葵好,天然嫩态迎秋早,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人人尽到黄葵淡,侬家解说黄葵艳。”这都成了广告词了,只是不知道他是否是为黄葵花的花事或花卉作三农代言。
但我今天却是解读蒋捷的一首黄葵词,因为别开生面。
“冷淡是秋花。更比秋花冷淡些。”
这句话其实是有矛盾的,什么花比秋花还要冷,淡却开在秋天呢?但是这句诗有又饶有风味,都说秋天的花清冷,可这种花比普通的秋花更加清淡。它就是秋葵。点明了秋葵的色彩和风姿,淡雅清丽,不夺人,却让人过目不忘。
的确黄葵开的是粉黄色的花朵,看起来清淡,却别有生机。因为那种清新的鹅黄让人联想到春天二月花的娇美和怡人。
“到处芙蓉供醉赏,从他!”
此时初秋,花事无多,人们还是用较鲜艳的荷花点缀刺激视觉。但也正常,荷花夏秋之王,尤其初秋带暑,荷花芬芳,是筵席清供。这个季节也没有太多艳丽的花。何况黄葵花淡,虽然雅,却不够烈。然而蒋捷却独有心得,让荷花热闹去吧。足以显示他对黄葵花的喜欢。
“自有幽人处士夸,寂寞两三葩。”
黄葵花不像荷花那么端庄,它错落在枝头,长得飘逸清雅。最得那些不爱热闹的高士幽人的喜欢,因为这花开的有内涵呢。
“昼日无风也带斜。一片西窗残照里,谁家?”
黄葵花有一个特性,就是向日而开。那么它们的花朵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姿态,仿佛是向着太空,其实这种姿态在现在也是一种美,比如仰角45度。
“卷却湘裙薄薄纱。”
这个就非常俏皮啦,仿佛是一个淡雅的女孩子,正搂着淡黄色的裙子,去登高望远。就这种姿态,有所思,又思无邪,这真是初秋里的可爱。
为什么我喜欢蒋捷的这首词呢?不但清新明快,而且高级。他既不是写的思妇之忧,又不是写的神仙飘渺,仿佛人生中是有这样的一个相对幽闲却自我的时刻,高楼一望,淡色的裙子飞扬,这姿态是快乐也蕴含无穷,一种清淡自在自我的自由,且青春在淡黄色的花朵上,无需隐藏,没有时悲。
但是宋朝有个和尚,却深化了黄葵花的向日,写得也美,只略差蒋捷那种格调。
“一入长门只淡妆,秋衣犹是旧宫黄。
到头不信君恩断,日日倾心向太阳。”宋朝释文珦《黄葵花》
他将秋葵比作汉宫失宠的嫔妃,永远向着太阳,等待着太阳的光临。这姿态虽然凄美,但也有一种阳光气,心里有一种信念,总好过在冷宫里日日绝望吧!
那么清朝纳兰性德有一首专门咏黄葵的词,娟秀小巧,却也别具一格。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问取旁人入时否。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纳兰性德《洞仙歌.咏黄葵》
说黄葵花爱秋光,哪怕自己淋在风雨里,也喜欢一个人爱那晚阳,清清淡淡,甚至风风雨雨无所怨尤。这倒可以看出纳兰性德的内心,他爱一种清淡高远的生活。或者这是他锦衣现实中的一种向往,毕竟身居高位,伴君如虎,这种压力,对于有些人是挑战,但对于纳兰来讲,这是他无法选择的生活,他的逃避寄托在如葵花独立的寂寞与高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