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伯伯武功强冠绝当时,单是降龙十八掌的掌力就只怕天下无人能敌”“他这一跃身法虽佳,但四大长老武功上各有精纯造诣,都已瞧出他的武功华而不实,根基尚浅,他年纪甚轻,有此本领,显是曾得高手相授,也已算颇为难得”,熟读金庸的朋友们肯定已经看出,上面引用的这两句正是《射雕英雄传》中对郭靖和杨康的描写。这部经典小说的情节发生在金宋之间,在史书中,宋朝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时而奔腾着高歌猛进,有时也会呜咽着坠落,那么二者之中的分割点在哪?我不说,您且向上看,把上面两个绝世高手名字的第二个字合起来便是答案:靖康之耻。
为什么这件事被称作“耻”,很多人都知道原因:就是两个皇帝被掳走了嘛,其实不尽然。金人还在汴京做了什么呢?《瓮中人语》一书就详尽记载了下来,金人的残暴在白纸黑字间显露无疑,大致一看,书上出现得最多的字便是“虏”,如“虏营金十六万两,银六百万两”、“虏索大礼仪仗、大晟乐器、后妃冠服、御装马具”等等,不光是财物,金人还掳走了大量的百姓,据统计人数有将近一万四千之巨!
金人洗劫北宋都城的行为如入无人之境,若要更直接一点我们大可把“如”字去掉,因为这时汴京是真的没人了,不过这里的“人”指的是平时管事的官吏,闻金人之所至,大小官吏纷纷携带家眷仓皇南逃,那些来不及逃跑的人就成了刀俎下的鱼肉。这是1127年,与如今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惨状有着鲜明对比的情景还在两年前,那时萦绕汴京的是军民们同仇敌忾的气概。
给1125年的汴京人带来希望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叫李纲的猛男。当听闻金军将领斡离不率领大军攻打都城时,胆小的宋徽宗第一个盘算起了逃跑,史书上记载为“东幸”,着实是给足了面子,听闻宋徽宗要走,李纲就有意见了,他便跟皇帝说:您要走可以,但是走之前请禅让王位给太子。接着他又解释道:现在大军将近,您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离开了都城,会给百姓带来恐慌,立太子为王可以平定大家心中的恐惧
随后金军攻打汴京,而守将们一个个都在顽强的抵抗,这和李纲的远见离不开关系。钦宗上位时朝廷内还是充斥着割地求和的声音,当时也正缺少一个带头冲锋的人,一切都在向着投降,就连钦宗本人也是这么想的。这时,李纲站了出来,坚定地扛起了守卫汴京的大旗。李纲虽是文臣出身,可在守城方面他的计谋胜过了许多武将。敌人想要顺着汴河火攻宣泽门,李纲就命令敢死队连夜放沉金军的船只。敌人想要用云梯攻占城墙,李纲就命人向敌军砸石块射弓箭。总之,金军来一招,李纲就拆一招。
眼见各地的勤王之师将要前来解救,自己又是孤军深入,完颜宗望知道自己赢不了了,于是就和北宋求起和来。金军居然提出了求和,在求和派眼里正是梦寐以求的事,于是马上派人去谈判,结果是割地又赔款,一个战败之师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带着战利品回去了。而这次守卫战的功臣李纲却在不久后被贬了职。
金军明面上撤退了,可完颜宗望等人心里却并没想着撤退,向宋朝求和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罢了。次年,金人又集结起了一支大军,鉴于上次在汴京吃了亏,这次他们做出了详尽的计谋。这时就该本文的主角郭京登场了,前面做了这么多的铺垫终于盼来了这位主人公,想必他一定是个出身非凡的人吧,实际上他什么也不是,郭京只是禁军中的一个小混混罢了。在战争的紧急时刻,英勇的将领率领着一支只有七千人的队伍顽强抵抗,他却在人群中大肆宣扬自己有着非凡的能力,能够请出神兵来守卫汴京,只需要选择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八字符合的人参战即可。
这事传着传者就到了皇帝的耳中,宋徽宗信道教,有个称号叫做“道君皇帝”,无能的他居然选择了相信郭京。命令一下,郭京就在城中四处召集符合他要求的人,这下可好,平日经验丰富的老兵上不了战场,反倒是一些市井无赖披上了盔甲。1126年11月,金军在城外发动攻击,面对大开的城门以及城墙上一些看起来半疯半癫的士兵,他们起初愣了一下,而当他们感受到守军有气无力的阵势时,郭京的这一场作秀都化作了泡影,由此也就有了后面的靖康之耻。
时代的车轮无情碾过,渐渐磨灭了人们对于宋朝的记忆。对于这一场灾难,有的人说郭京要负全责,有的人说皇帝要背锅,但到底如何,也许我们只能回到那个时代去经历才会真正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