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在抄家时发现了1本书,雍正看后是恼怒不已

2020-08-30 11:20:33 作者: 年羹尧被处决

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

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以上这首诗出自汪景祺所编著的《读书堂西征随笔》中的《诙谐之语》一文。

1726年,雍正查抄年羹尧在杭州府邸之时,所发现的就是这首诗,而“皇帝挥毫不值钱”这句话尤为让雍正感到愤怒。当然提醒下这句话并不是说雍正,而是说康熙的。其意就是说康熙自我感觉良好,但实则文学造诣极差。

当年康熙南巡无锡时,士人杜诏道左献诗,康熙颇许可之,遂赐御书绫字,杜捧归启视,则有“云淡风轻近午天”之句。此时某位无锡人听说后,以为皇上题词未免浅薄,遂戏作一七言绝句,曰:“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 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也就是说这首诗并非是汪景祺所做,只是他收录到自己的书中,可能他也知道这首诗颇有大不敬的意思,所以并未说出这位无锡人的姓名。但是汪景祺这般做法,却也为自己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当年雍正发现这句话后,可谓是无比的震怒,大怒道“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从文字之间,可窥视雍正那刻狰狞怒目之态。同时据说当年雍正说出这句话时,“此种”二字的中间是加了一个字,那就是“杂”,如真是如此,可见雍正当时是如何的愤怒,能让一个帝王在公众场合大爆粗口,可见雍正的愤怒。

当然,雍正也并不是仅仅因“皇帝挥毫不值钱”这7字就震怒,而是因为《读书堂西征随笔》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汪景祺这位疏狂不得志的大才子,为了得到高官厚禄,对于年羹尧这位大权臣,可是极尽逢迎之事。在书中汪景祺为了让年羹尧开心,颇有捧年羹尧(如在《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川陕总督年公书》一文中称年为“宇宙第一伟人”),讥皇帝(如《诙谐之语》一文称康熙为“皇帝挥毫不值钱”)之意。

同时这本书还对雍正清查亏空一事也是极尽讥讽,他讽刺雍正清查亏空以来“诸臣承望风旨,搜根剔齿”,惟以刻薄为能事,甚至“辱及妇女,祸至儿孙”,如西安临潼县令丁某病故后被查亏空,遂下诏抄其家,但最后却只得银戒指六枚、银簪二枝,及男女衣服十六件,其中居然还包括女子的内衣,遂汪景祺对此大发议论,其言:“呜呼!罪人不孥于妇人,何罪而至褫其亵衣以为快?况所值几何耶?”。

此外,汪景祺还妄议雍正的年号,说“正”字有“一止之象”,历来有“正”字的年号如“正德”、“正统”等都非吉号,所以雍正很容易步入那些皇帝的后尘,或早死,或被俘,或绝嗣。

想想看,这等妄议,在那个封建时代可是重罪,他妄议雍正的国策,甚至是诅咒雍正帝早死,绝嗣。如此雍正看到此,岂能不震怒。

不过其实汪景祺这人心里也明白《读书堂西征随笔》存在着许多有失公允之处。这点从他在序文中写道“自邢州取道晋阳河东,入潼关,至雍州,凡路之所经,身之所遇,心之所记,口之所谈,咸笔之于书。其有不可存者,悉毁弃之。名之曰西征随笔。意见偏颇,则性之所近而然也,议论悖戾,则心之所激而成也。知我罪我,听之而已”,汪景祺自己知道,书中所写,已存偏激之处,或致不太平的结果,所以他并未想存心扩散,只是仅作年大将军幕僚而著述,说白了就是给年羹尧一个人看的。

只是汪景祺万万没想到的是,年羹尧这位备受雍正宠信的权臣,最后会以抄家自杀为结局。如此,这本大逆不道的书籍最终被发现,当然其实最初汪景祺的这本书并未在第一轮查抄中被发现,直到第二轮才被侍郎福敏在一个书框中被发现,史载:“臣等公同搜查年羹尧内室并书房,橱柜内书信并无一纸。随将伊家人夹讯。据供,年羹尧于九月十二日将一应书札尽行烧毁等语。及问年羹尧,供词无异。臣等再加细搜粗重家伙,于乱纸中得抄写书二本,书面标题《读书堂西征随笔》,内有自序,系汪景祺姓名。臣等细观,其中所言,甚属悖逆,不胜惊骇”。

之后随着这本大不敬书籍的被发现,汪景祺这位作者,最终也以枭首示众为结局,其头颅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这一挂就是十年。同时他的妻子也被发配到黑龙江给穷披甲人为奴为婢,他的亲兄弟、亲侄有官职的皆被革职,发往宁古塔,他五服以内之族亲现任、候选及候补者也都被革职,虽不发往宁古塔,但令其原籍地方官管束,不得出境,可谓是终身监禁。

此外,很多人都不明白,既然这是一本大不敬的书籍,现在的我们是如何知道这本书中的内容的?且还知道得那么的详细。

其实这本书虽最后被雍正所得,可雍正并未将它销毁,而是将它收藏了起来,然后藏于宫中,直到清亡。而后在1927年,张作霖宣布接管紫禁城的时候,这本书被时任故宫副馆长的傅增湘所发现。

当时傅增湘到南三所(这里藏着历代皇帝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禁书或密件)阅览书籍的时候,突然被一个箱子所吸引,因为在这个箱子里贴着一个封条,这个封条上写着“雍正某年奉上谕,非圣御前不得开看,违者即行正法”,这段话引起了傅增湘的注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将这个箱子打开,而在这个箱子中就有《读书堂西征随笔》这本书,就这样世人才知道这本书的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