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 02:25:27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凡 摄影报道
8月26日,马洪昌一家终于搬进了鲁甸县卯家湾安置点,有了他25年来“做梦都想有的家”。
马洪昌一家七口,两口子加两个老人和三个孩子。他的老家在距安置点100多公里外的巧家县老店镇,位于半山腰上。由于当地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老家土房子1995年的时候就垮掉了。
8月24日,云南省鲁甸县回族居民丁洪娟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在扶贫车间工作。
“之前我们一直在四川打工,一家人租在一个41平方米的房子里。后来孩子们出生了,我就更想有个自己的家了。”马洪昌说,得知安置点的消息之后,他立马决定搬过来。
新家水电都安装好的,可以随时入住。一家人几乎没什么行李,家具什么的都打算在鲁甸县城买。马洪昌的大儿子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走到新家,他一本正经地用手在房间墙壁上蹭了蹭,然后看看手上有没有白灰,发现手仍然干净,便蹦跳着去检查另一个房间。
作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安置点,鲁甸卯家湾接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随迁户总人口约3.6万人。
8月26日,马洪昌(左一)在卯家湾安置点现场签订《分房确认书》,随后领取新家钥匙。
得知8月26日可以拿钥匙,大伙儿几乎都是连夜从外面打工的地方赶回来。像马洪昌这样的随迁户,买这些房子需要按20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他的新家144平方米,原本要28万元多,但是各种补贴下来,他需要承担的只有不到20万元。“我自己已经交了10万元,剩下的可以走绿色通道办理贷款。”
对于搬过来的各县贫困群众来说,搬过来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就业、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满足搬迁群众需求,当地引进了多个扶贫车间,有生产箱包的,有电子产品的,还有当地特色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藤编等。
8月24日,安置点的老人们自发组建了一支表演队,在楼下广场排练自编的舞蹈。他们原先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不相识,在这里因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
丁洪娟是回族人,上个月刚刚在一家生产汽车收纳装置的扶贫车间找到工作。“这里离我住的地方近,我每天可以边上班边照顾两个孩子。”扶贫车间大多是计件工资,一个月保底有1000多元的收入。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稳定控制,几家扶贫车间的订单正在增多。
“现在订单上来了,但是工人队伍一直不太稳定。比如最近这里的花椒、苹果要收了,好多人同时请假,搞得我压力很大。”一家生产雨衣的扶贫车间老板李凤明介绍,她的工厂主要为广东供货,去年被这里优厚的招商政策吸引,迅速建厂。今年本来还打算扩充厂房,但职工队伍的不稳定情况让她心生犹豫。
8月25日,已经初具规模的鲁甸县卯家湾安置点。
好在,随着搬迁工作的逐步完成,这里的人气正在快速上升。如今每天傍晚,安置点附近的一处大广场上,来这里跳舞、玩耍的人数以百计。原本不相识的人,在这里认识,一起盘算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我一家老小都在这里,我已经决定以后不再外出打工了,就在附近找个工作,孩子们也在这里上学。”马洪昌说。
编辑: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