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到自己,平时本应插在剑稍里,运用起来也要小心翼翼。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容易招来对手的嫉恨和陷害,尤其是意图做大事业的人,更应该修炼好“藏露”之功。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自视清高的人,他们锐气十足、锋芒毕露,待人处事不留余地,如果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竭力十二分地表现出来,而这样的人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挫败。
其实,隐藏锋芒也是一种加强自己的学识、才能和修养的过程,从而有利于提高自己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技巧,这也是放弃个人的虚荣心从而踏实地走上人生旅途的表现。
孔融让梨
孔融是三国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早年刚刚踏入仕途,就初露锋芒,纠举贪官。董卓操纵朝廷废立时,他每每忤卓之旨,结果由虎贲中郎将左迁为议郎。后来在许昌,孔融又常常发议论或写文章攻击嘲讽曹操的一些举措。太尉杨彪因与袁术有姻亲,曹操迁怒于他,打算杀之。孔融知道后,顾不得穿朝服就忙着去见曹操,劝说他不要乱杀无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并且声称:“你如果杀了杨彪,我孔融明天就脱了官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由于孔融的据理力争,杨彪才免除一死。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讽刺,还问此事出何经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当时连年用兵,又加上灾荒,军粮十分短缺,曹操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连作书加以反对。对于孔融的一再与自己作对,曹操是早就怀恨在心的,只因当时北方形势还不稳定,而孔融的名声又太大,不便对他怎样。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便开始对孔融下手。他授意御史大夫郡虑诬告孔融“欲规(谋划)不轨”, 又曾与祢衡“跌宕放言”, 罪状就是孔融以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言论。这样,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杀,妻子儿女同时遇害。
在社会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要出人头地,古时那些读书人哀叹:“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非常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才华的人便言语露锋芒,行动也露锋芒,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更有些深藏不露的人,看似庸才,胸无大志,实际上只是他们不肯崭露锋芒而已。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要得罪别人,这样,其他人便成为阻力,成为破坏者;行动露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的妒忌,也会成为阻力,成为破坏者。
曾国藩曾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意思是说,君子有才能但不使用,而要待价而沽。天才能做到无此器最难。而有此器,却不思此时,则锋芒对于人,只有害处,没有益处。所以,古人说: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不磨平触角,别人必将力折,角被折断,其伤必多。可见,天才外露的锋芒就像额上的角,既害人,也伤己!如此说来,倒还不如没有。
《庄子》中有一句话,叫作“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由此推理,人才也是如此。一些才华横溢、锋芒太露的人,虽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极容易遭人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