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小知识:没有淋浴没有沐浴露,古代人怎么洗澡

2020-08-31 18:32:12 作者: 古代生活小知

经历了一天紧张劳累的学习和工作,人们的精神身体都处于紧绷的状态。在这个时候,舒舒服服的冲个澡,让温热的水洗去身上的疲劳,真是非常惬意放松的一件事。但是古代,人们的生活不比现在,没有条件每天洗澡。老人传说,古代穷人,一生只洗两个澡,一次是出生,一次是成亲。真的是这样么?

在古代,沐,濯发也;浴,洒身也。也就是说,沐是指洗头,浴是指洗身子,只有沐浴连到一起,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洗澡。其实古代人也非常爱干净,他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不把自己打理清爽,是对不起祖宗的事情。

《礼记·内则》曾对洗澡规定为: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这个“潘”,指的是淘米水,有生活经验的朋友肯定知道,淘米水具备一定的清洁功能。古代官员所谓的“休沐”,说白了就是放假让人们回去好好洗澡。汉代就规定,五日一休沐,官员必须五天一洗澡,才能保证干净整洁的形象。

古代没有现代发达的上下水系统,也没有淋雨浴霸空调暖风。所以一般人家很难做到自己在家洗澡。这时候,浴池就应运而生了。在中国,浴池出现的非常早,大约在秦朝,就已经有浴池了。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有“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的句子。就是说明当时秦朝皇宫里是有浴池的,引二川之水到宫中,供宫人们洗浴,洗浴后的水再放出去。说明这时候的浴池已经十分成熟,拥有完善的上下水系统了。

宫廷如此,民间的澡堂也是如火如荼,进而发展出的沐浴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一点不输给现代。《朴通事谚解》中对元代澡堂有明确的记载,澡堂除了洗澡外,还有其他附带业务。比如挠背、梳头、剃头、修脚。跟现代一样,不同的服务项目,收费也不同。浴池里还有供客人睡觉的房间,客人们一般先在里面的池子里泡一会,累了去里间睡觉休息,醒了再洗一回,修修脚剃剃头,打点完以后穿好衣服,去吃几杯闭风酒。这样的洗澡流程,与现代人没什么区别了。

古代去污保养肌肤的办法也有很多。宋代《鸡肋编》中记载了南方女子用草木灰浸水洗沐去污。皂荚也是当时人们喜欢的清洁用品。洗澡后既能去污,又能让皮肤顺滑,还可以治疗一些皮癣。肥珠子也是一种去污佳品,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人们将果荚采下,煮熟捣烂,加以香料、白面、拌和搓成丸,名叫“肥皂”。

澡豆,是当时上流社会人们喜欢的清洁用品。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记载,把猪的胰腺去污洗净,剔除脂肪层后,研磨成粉末,然后再加入豆粉香料,混合均匀后,晒干就可以用来洗涤,这就是澡豆。猪的胰腺中所含有的消化酶,与豆粉中的卵磷脂混合,有很强的起泡能力,不光能洗涤干净,还能滋润皮肤。

胰子是澡豆的进化版本,人们在制作澡豆的时候,发现发现还可以加入一些砂糖或者纯碱代替豆粉,并且加入一些融化的猪油,混合之后,再晒干,就是胰子了。这种胰子在化学成分上,与现在的香皂极为相似。而且人们还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很多的香料,花瓣等,做成各种不同味道的胰子,堪比现在的护肤香皂。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古人的生活,也挺惬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