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简牍中的楚系笔法现象及其发展

2020-09-01 06:10:13 作者: 秦汉简牍中的

马王堆《阴阳五行·甲篇》

马王堆《阴阳五行·甲篇》

马王堆《阴阳五行·甲篇》

马王堆《阴阳五行·甲篇》

马王堆《阴阳五行·甲篇》

西汉早期,湖南马王堆《阴阳五行·甲篇》

王杖诏令册(西汉晚期)

四、西汉中晚期楚系笔法的生长

两种不同笔法的古隶书体,适应了“官书”和“俗书”两种不同的需求。侯开嘉说:“所谓官书,即是在特定的时期内,官方认定的和社会公认的庄重的书体;所谓俗书,即是民间流行的手书体。官书文字的内容一般必须是记事颂功,或是宗教经文,写的目的旨在以显当代,保留长久,能垂昭后世,而俗书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公牍文稿、尺牍抄文,写的目的旨在方便快速。”[footnoteRef:14] 带有楚系笔法的古隶,“顺锋起笔”和“弧形线条”的缺点是不工整,但显然适应快速书写,于是广泛应用于俗书领域,并在这一领域推动汉字的不断发展变化。 [14: 侯开嘉《俗书和官书的双线发展规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

在西汉中晚期的简牍材料之中,能找到这样的例子,1、显著的“顺锋起笔”2、尖撇。3。字势较方,并非左右开张的八分势。4、竖画常带硬勾。其中1、2两项特征是楚系墨书的笔法特征。在西汉中晚期众多的材料中,《王杖诏令册》当算是其中楚系笔法特征最为显著和稳定的材料。

横向笔画对比

纵向笔画对比

撇(斜画)对比

纵向笔画对比

楚系墨迹(战国)

图6秦汉时期楚系墨迹和带有楚风西汉初期墨迹对比表

另外,马王堆一号墓竹简遣册也存在许多楚笔法元素。首先依然是常见大量的“顺锋起笔”现象,与楚系墨书形态近似。其次,尖而细长的收笔也楚系墨书的特色。但马王堆一号墓竹简遣册没有出现圆弧形回笔动作,这是和楚系墨书以及同时期的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甲篇》不同的地方。此外,西汉早期湖北凤凰山10号墓竹简和木牍、167号墓《遣册》,马王堆三号墓简《合阴阳》,随州孔家坡八号墓简等,也见大量顺锋起笔和尖细收笔的字例,书写风格和线条质感上接近楚系墨迹。

而荆州印台西汉墓简,以及江陵张家山247号墓简牍等其他西汉早期墨迹却和秦简牍风格基本一致,几乎完全不见“顺锋起笔”和“尖细收笔”。马王堆帛书中的绝大多数文本,起笔方式均为“逆锋”,且少见尖细收笔,楚简墨书特有的“圆弧形回笔”也十分罕见。

通过对目前可见到的汉代初期简帛文字的考察,可将其大致分为两个类别:1、完全继承秦系笔法的古隶。2、带有楚系笔法特征得古隶,但由于这些墨迹材料从文字间架结构上看,完全继承了战国秦简的写法,又没有发展出八分书的蚕头燕尾特征,因此都还称作古隶。

笔者以为:完全继承了以“逆锋起笔”为主要特征的秦系笔法的古隶,是汉代隶书(八分书)的初期形态;而带有楚系笔法特征的古隶,则是汉代中期楷书的先导。楚系笔法在汉代中期非常活跃,在一种被称为“通俗隶书”[footnoteRef:12]的字体中得以重生。这种字体的本质,实际就是楷书的萌芽。关于“通俗隶书”和早期楷书的界定,笔者已在《从六国文字的笔法继承看楷书萌芽问题》[footnoteRef:13]一文中进行了详细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12: 赖非,王思礼.,《汉代通俗隶书类型》,《汉碑研究》[M],齐鲁书社,1990.1] [13: 徐舒桐,《从六国文字的笔法继承看楷书萌芽问题》[J],《浙江职业艺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6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