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起兵,在同辈人中条件很不利。他的对手,总是拿他的身世来贬损他,讽刺他,攻击他,影响舆论,甚至影响人民群众。读一读曹操写的《明志令》,就知道他起兵后还没有破除对世家大族的迷信,字里行间隐寓着自卑。跟他同时起兵的人,多是“众各数万”,旗鼓响亮,唯独他几经坎坷,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凑成五千人的队伍。他说本来是可以多搞一些兵的,“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首战荥阳,这支小队伍几乎全军覆没。他跑到扬州重新募兵,也由于“本志有限”,只搞了三四千人,而且一夜之间突然叛散,剩下几百人而已。这个阶段,他兢兢业业地侧身于“飘扬云会”的“名豪大侠,富室强族”之间,还不敢独树一帜,也没有什么独特的政治主张。但是在各路盟军畏敌如虎的时候,只有曹操敢于同董卓打,打了败仗也不灰心,表现得颇有生气。
曹操本来是没有地盘的。他靠镇压黑山起义军,取得东郡太守的名号和地盘;靠镇压青州黄巾,上升为兖州牧,并掌握了黄巾三十万众。然而对于世家大族,他还没有挺起腰杆来。
兖州之战和官渡之战,是决定曹操胜利的两大战役。关于这两大战役的军事活动方面,《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较多记载,无须置论。这里只就两大战役的政治方面,即曹操与世家大族的斗争,试作分析。兖州之战
兴平元年(194),曹操用兵徐州。吕布趁机夺取曹操的根据地兖州。兖州郡县纷纷倒戈,甚至曹操身边的“督将大吏”都参与了这次事变的策划。没过多少时间,整个兖州形势大变,只剩下鄄城、范、东阿这三县还在曹军手里。曹操回师,想拼死夺回濮阳,可是他率领的青州军并不力战,他本人在濮阳城里也被烧伤。曹操遇到极大的困难,困难迫使他对形势重新估计。
为什么突然出现这种逆转?回答是陈宫、张邈叛迎吕布。但陈张二人与曹操关系较深,为什么会突然叛变?两个人叛变,又为什么会使整个兖州易手?真正的原因是曹操杀了曾做过九江太守的边让,得罪了世家大族。我们知道,陈宫、张邈、边让都是兖州名士,都与世家大族深有关系。
边让这个人,与孔融齐名,是一个“心通性达,口辩词长,非礼不动,非礼不言”的儒生。孔融把他推荐给曹操,他“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曹操杀了他。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兖州士大夫从边让事件中深感悲哀和恐惧,于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以致使曹操“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显然,这不是个别人兴风作浪,而是站在边让一起的兖州世家大族向曹操发动了突然袭击。
当曹操被吕布打得精疲力竭,失地少粮的时候,袁绍又伸出了手。他要求曹操把家属送到邺城去住,目的是把他们当作人质,扣押在自己手里。曹操剩下的只有三座孤城,力量单薄,因此临事而惧,产生了动摇。程昱力陈不能屈居袁下的道理,曹操才坚定信心。他顶住袁绍的政治压力,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削平叛乱,收复兖州,赢得了这一场与世家大族斗争的胜利。
兖州的艰苦斗争使曹操认识到要巩固自己的阵地,战胜对手,统一北方,必须敢于打击那些不愿意同自己合作的世家大族,不怕与袁绍决裂。
曹操的思想和政策,一般都带有打击大族的特点。曹操不信天命,起了剥夺世家大族的精神武器的作用。曹操经常称道孙武、孙膑、商鞅、韩非、秦皇、汉武等人,是为了给世家大族所尊奉的儒家圣贤树立对立面。屯田制具有同大地主争夺土地和劳动人手的意义。破格用人主要是针对东汉选士只“论族姓阀阅”,针对垄断选举的名士清议。关中监卖食盐,是为了换得耕牛农具以招怀流民,削弱关中诸将。以后曹操搞租调制,也是与“重豪强兼并之法”相伴颁行的。曹操的政策打击了世家大族,得利的是地主阶级中的较低阶层,客观上对人民也有点好处。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袁绍一方本来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除了地广兵强粮足以外,他还有号召力大这一政治优势,随时可以调动兖豫大族,联络曹操东面南面的割据势力,拉曹操的后腿。袁绍自以为稳操胜算,万无一失,所以临战前夕,居然命令兵士每人携带三尺绳,等着活捉曹操。
对于曹操说来,官渡之战既是一场打垮袁绍主力的军事斗争,更是一场战胜世家大族影响的政治斗争。
曹操“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争取了半年的时间,作了相当的军事部署。但是不利的情况还是接二连三地发生。曹操派刘备去徐州击袁术,刘备占领徐州后却倒戈相向。势力很大的东海豪强昌豨也联络郡县,附和刘备。刘备拥兵数万,与袁绍勾通,成为东翼大敌。许、蔡以南郡县倒向袁绍,连许下官员和军中将领,也纷纷与袁绍通消息。关中诸将中立观望,首鼠两端。同袁绍轻兵袭许之谋相呼应,江东的孙策也想乘机突袭,劫持献帝。汉水流域的刘表答应援助袁绍,他虽然没有出动军队,但是却想方设法策反曹操的地方官员。恰恰这个时候,许下又发生了以车骑将军董承为首的图谋政变巨案。曹操的一个卫士也在官渡兵营中谋杀曹操。
为什么忽然间又出现分崩离析的情况呢?第一,曹操辖区内郡县有兵,大族有兵,他们本来就是半公开的割据势力;第二,袁绍支配了大族的政治动向,他们不倒向曹操而倒向袁绍。
但是局面毕竟比兖州之战时有了很大的不同,经过兖州之战的曹操也更能判断情况,指挥若定。他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双管齐下,交替使用,迅速镇压了以董承为首的政变集团,又利用袁绍多疑少断的弱点,从官渡前线抽身,亲征刘备,打垮了袁绍的一些同盟军,争取了驻在南阳的张绣。他充分利用能为己用而又有社会影响的人物,把他们派到各地:派投降过来不久的青徐豪强臧霸到徐州去,以稳定东方局势;用钟繇、卫觊镇抚关中,笼络诸将;把一批名士派到他的故乡谯郡作县令,以抗拒袁绍的影响。这样,曹操就逐渐控制了混乱局势,为官渡前线后发制人、出奇制胜的战术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