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隹"标识氏族(字根)的发展和延续

2020-09-01 22:40:43 作者: "隹"标识氏

一,考古遗址中的鸟纹

许昌人遗址内发现了一只骨雕小鸟,经测定,距今时间为13500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古老的雕刻。2020年6月11日,中法联合科考小组在美国的《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发表的考古成果,并将其命名为灵井鸟雕塑。

距今13500年灵井鸟雕塑

2 、01鹳鱼石斧图彩陶瓮,距今约7000年,仰韶文化遗物,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此瓮用夹砂红陶制成,敞口深腹平底。瓮的外壁画着一幅神秘的《鹳鱼石斧图》。画的左边绘有一只神采奕奕的白鹳,眼大身壮,长喙短尾高脚,口衔一尾大鱼。右边绘有一把带柄的石斧,斧头与柄相交处画着横线和圆点,表示两者是固定在一起的,斧柄下部画着交错斜线,可能是柄套,既防滑又美观,柄中部的黑叉,则可能是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

02.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

仰韶文化中期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而得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当于黄帝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遗址中所出土器物特征与黄帝时代所发明使用的器物等等是相一致的。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以豫、陕、晋三省为中心,存在于公元前4005年~公元前2780年,这是仰韶文化最繁盛的时代,不仅文化中心东扩,而且迅速地向四面八方发展,庙底沟文化类型以人口扩张为驱动力,大量向周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移民,使得西到甘青、东至海岱、东北到河套和辽宁、南到江汉的地域都被卷入考古学上的"庙底沟化"过程中,这与商代政治地理范围有惊人的相似,在地理和文化上为夏商乃至秦汉以后的中国奠定了基础 。

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

庙底沟鸟纹演化过程

3、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玉璧,鸟立高台,目前可知出土地点的仅见于昆山少卿山良渚文化晚期墓葬M7出土的一件残璧上。其余刻符载体多为国内外博物馆里的藏品。

4、隹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 隹

甲骨文隹的字形

二:含"隹"字根建立的国家和地区

1:淮河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与、和并称"四渎"(尔雅·释水)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 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

中国的地理学家把、淮河看作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方分界线。这条分界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入海,全长约1700公里。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植被以及农业生产、人民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从气候方面来看,它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零度等温线)。

淮的字形演变

表明至少在商朝淮河已经被命名。

沿淮河存在的地区。

淮阳县、淮北市、淮南市、淮安市。

02.睢(sui)河

古称睢水,其实干流由于地理变化、人类治理等影响,多有变迁。且有水文资料有将原濉河称为"老濉河"、1968年截流后的河道称为"新濉河"。现代水文通常指1968年截流后的河道,也有称"新濉河"。干流自宿州张树闸起,向东流,经灰古闸至时村,左纳;过草坝闸后,进入境;经尹集至浍塘沟,左纳拖尾河,穿浍塘沟闸分为两股,一股沿故道东流,为,一股东南流为新挖河道,为新濉河;新濉河经禅堂集东,至时集北,左纳虹灵沟,并进入境内;经八里桥闸,至小韩庄进入江苏省境内;于泗洪县城西部折南流,经至傅圩子,注入的溧河洼,全长140公里。流域面积为288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占70.3%,低山残丘区占26.0%,洼地占3.7%。流域内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支流基本自北向南呈梳子形汇入本干,然后基本东流注入洪泽湖。

03、焦国:

(1) 焦国:关于的封地所在,目前史界说法不一,或谓之河南陕县,或谓之山东嘉祥。《·周本纪》曰:"武王追赶思,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的始封君主,为。

何光岳认为被迫东迁,西周时在今河南,东周初时迫于而迁豫东商水县,再迁今安徽。周武王封之后于此建立姜姓,修筑焦城(今亳州)。

(约前775年-前575年):时期召公之子谯侯的封国,国都在今东北部。被所灭。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