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覃》:描写了诗经时代的制衣过程,体现的是勤劳与礼乐文化

2020-09-02 09:15:35 作者: 《葛覃》:描

黄鹂鸟的歌声打破了山谷中的幽静,也把姑娘从思绪与遐想中叫醒了,这种动与静的错落有致的结合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美,姑娘回过头来顾盼聆听黄鹂鸟的歌声,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这何尝不是一种乐声呢?

“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诗经·国风·周南》的现实意义以及《葛覃》诗中第一章传情传神的文字又何尝没有风化的教育意义呢?(后文我会对对“礼乐”与“风化”有得当的的介绍)

第二篇章 劳作进行曲

姑娘来不及欣赏眼前的绿意盎然,来不及聆听优美动听的“喈喈”乐声,她今天是来劳作的,要收割葛草回家织布,他们可是做衣服的好材料呀。

这个时候画风一转,姑娘立刻投入到了繁忙的劳作之中,姑娘就拿着镰刀弯腰割起葛草了,天气晴朗,姑娘割了一捆又一捆的葛草,涔涔的汗水沁到姑娘的额头,姑娘站起身来,擦干额头上的汗珠,继续劳作,虽然辛苦,但是劳作的喜悦之情是溢于言表的。收哈完毕,姑娘告别了长满葛草的山谷,告别了鸣啭的黄鹂鸟,满载而归。

姑娘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工作,因为要煮割回来的葛草呀,这可是做衣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刈是濩”——割葛草和煮葛草是最耗费体力的两项工作。

姑娘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工作,她把一捆一捆的葛草放进烧开的热水里,煮好捞出,从葛草的茎藤上剥下韧皮,也就是麻丝,然后再拿清水洗干净麻丝,晾干,将细细的麻丝纤维捻成细细的长线,一团一团的缠绕好,做成麻团,这是多么细致的工作呀!接下来就开始进行梳麻织布的技术活了,这可是这么长时间里师傅言传身教,姑娘耳濡目染学来的。

姑娘来到了织布机前,放好线团,把每一条线头都牵入到筘齿里头,这可是心灵手巧的一位姑娘呀,一会儿功夫就都把线牵好了,每一条经线都从筘齿里穿过,由于这一道工序的需要细腻的耐心和不能有丝毫的差池,

所以也为中国的传统国学文化里带来了一个成语“丝丝入筘”,后来这个成语也写作“丝丝入扣”。

麻丝入筘后,还不能进行织布,还要上浆,姑娘把早已经熬好的糯米浆刷在经线上,就开始织布了,随着姑娘熟练的操作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纬线穿入了经线,梭子飞快的左右运动着,织布机上的梭子和脚下的综片的摆动,经纬线的左右交和,纵横经纬,谱出了一曲织布忙的进行曲,一匹匹的葛布织出来了。

(织造夏布)

这位长发及腰的美丽姑娘坐在织布机前劳作的场景是多么美好呀,姑娘不光织出了细密的葛布“絺”,还把粗一点的麻丝也没有扔掉,又织出了粗葛布“绤”。

这是以为多么节俭的姑娘呀。然后姑娘就开始给布匹染色,把一匹匹的葛布放入靛池中(池塘底部青色的淤泥里,经过一段时间,淤泥里的淤青色融入到布匹的纹理里),然后再取出来,洗去污垢后,布匹的颜色就成了青深色的了。

就是“深衣”,有诗可以为证: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诗经·陈风·东门之池》)

姑娘的布匹终于大功告成了,一定要给自己做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一定要量身定做,穿上之后要大方得体,要美丽动人,然后姑娘穿针入线,一针一线的缝制衣服,针头穿插,缝线如流,这场景不就是一曲缝衣忙的进行曲吗?

漂亮的新衣服做好了,姑娘坐在铜制镜子前,她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是在精心地打扮自己,用什么话来形容这位姑娘的美貌呢?我是词穷,想不出来了,只好抛砖引玉借用诗经中的话来形容这位姑娘了:“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服之无斁”新做出来的衣服穿着真是很舒服,大方得体,铜镜前的姑娘脸上洋溢着喜悦欢快之情,透露着辛勤劳作之后的劳有所获的无限快慰和自豪感。

(苎麻丝)

第三篇章 归宁曲

姑娘在师傅跟前学习劳作制衣的工艺,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回去看望父母了,真是想念父母了,不知道父母的身体是否康健,我要在师傅跟前请假,告诉师傅我想回家看望父母,要把自己劳有所获,学有所成的好消息赶紧告诉父母,让他们高兴一下。

一家人团聚是多么其乐融融的一件事情呀

,给老师请假之前一定要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该洗的衣服全部洗干净,干净的衣服也要整整齐齐的折叠好,摆放有致。

学习女工是一件非常细致的事情,一点儿也马虎不得,这也是师傅平时教诲的,回到了家里,父母见到女儿的欣喜与慰藉,女儿见到父母的喜悦都是一片其乐融融的乐声

本诗中还有一个需要解释的就是葛草制衣,鉴于影响诗歌的鉴赏与阅读速度,我就把详尽的注释放到了这里。

五,织造夏布的苎麻是什么

葛:又叫苎麻,荨麻科苎麻属亚灌木,苎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就已经有了种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已经有4700余年,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