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何叫广州?回顾广州发展历史,碰到来广州旅游的朋友也能说上两句

2020-09-02 11:22:53 作者: 广州为何叫广

宋代广州城得到大大的拓展,由此前一城拓展到三城,习称“宋代三城”,即“中城(唐子城)”、“东城(越城旧址)”和“西城(唐代蕃坊)”,同时,由于城市水运交通的发展,城南逐渐形成为广州城商业活动的中心,为了保障商业区的安全和发展,陆续筑起了城墙,称为“南城”,又称“雁翅城”,城的范围空前大大扩展,全城面积20平方公里。羊城八景也是始于宋代。由于宋元最后的拉锯中心在广州,故广州城市遭到了巨大破坏,宋筑的东、西两城更是毁于一炬,“唯子城及两雁翅无恙。”元朝成立后,广州虽遭到破坏,但毕竟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良好,实力雄厚,隋唐以来繁荣的对外贸易推动着广州城的发展,很快就使得广州城恢复发展,元统治者也意识到广州的重要,对城市采取了诸多恢复发展的措施。

明代的广州城,在宋城基础上进行了两次拓展,拓展方向主要是南北两面,具体工程为:连三中、东、西城为一,拓展北城,修建新南城。由于三城之间各有城壕环绕,如中西城间有西湖,中东城间有文溪,故联结三城的主要措施唯有在城濠上架桥为道。新南城的修筑其中有受到沿海倭寇袭击、海盗侵扰等影响,“筑新城,以固守御”,新城垣又称“罗城”,即清代的西南新城。新城虽面积范围不大,但由于码头林立,商舶如梭,商业繁盛,人烟稠密,已成为广州城的中心区。尤其以濠畔街最为繁荣,从事海外贸易的巨商富人均住在此。

清代广州城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鸡翼城的兴建、西关的开发和河南地的开辟,以及奠定今天广州市街区基本格局的清中期以后的广州城区街道。清代鸡翼城的结构酷似宋南城,城墙由明新南城向东西两侧向南延伸直达珠江岸边,形似两鸡翼,故名“鸡翼城”。清代广州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城南珠江沿岸及西关平原区的商业和贸易日益繁荣,四方客商云集,人口增加,商贸活动区不断扩大。珠江沿岸泥沙淤积严重,沙坦日增,新淤滩地面积不但扩大,而城北受越秀山限制,东西城阻于两濠水,东西北均无扩展余地,为适应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等现实,保障城市安全,“国朝顺治四年(1647年)冬,总督佟养甲筑东、西二翼城,各长20余丈,直至海旁,为门各一,即今所谓鸡翼城也。”河南地的开辟是指珠江南岸平原的开发。清代以前,这里多为寺庙、别墅,直到清代才逐渐形成街市商业区。

民国初年的广州城,有内、外城之分,各城门外筑有瓮城、月城和翼城等,又有新、老城之别。民国时期广州城的建设与发展特点主要是:拆城筑路,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始出现路灯。广州的窄且密,民国时期拆城筑路是广州朝现代化都市前进的一步。民国时期,广州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相应扩大,城区的范围陆续向外围延伸、扩大,作为城区扩大最明显的标志是骑楼马路分布的变化。清末民初广州出现路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路灯的数量和质量等也不断增加和提高。

综观广州城坊的发展变化,可由历史时期广州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破旧、交通堵塞、居住拥挤历史状况中窥知现今广州交通、居住等拥堵的历史影子。

三、 广州人口发展

古时岭南地区是百越之地,为何现在几乎是汉人的领地。广东境内已经很少少数民族,据知韶关、清远以及信宜一些山区里有少数民族聚集居住。而且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一开始并非是人口稠密地区,相反,粤北以及粤西地区才是人口分布稠密地区。这与中原地区的人口转移以及历史时期的进入岭南交通限制有关。秦汉时代,北方人口迁入岭南的路线主要是由长江和珠江的支流和五岭山地的谷地或隘口构成的,交通线路组合有多种,但主要是东西两道:一为摺岭道,由连江(又名湟水)而下,到达连县、阳山等粤北地区;二是湘桂道,又名湘桂走廊,从岭北长江的支流湘江上溯,过灵渠,下桂江(漓水),顺桂江而下至西江,到高要、罗定等沿岸地带。由于最开始的时候北方人口由此两道进入岭南的粤北或粤西沿河地区,同时,这些地区地势高亢,阳光充足,台风、洪涝、瘴气的灾害少,相比番禺等沿海地区的地势低洼而且气候湿热,北方迁移人口更能适应在粤北、粤西地区定居,所以长期粤北和粤西的北江、西江沿岸为人口集中区,而粤中粤东相对荒芜,人烟比较稀少。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冬张九龄开拓了大庾岭,发展了南北的交通道路,迁民由大庾岭进入南雄珠玑港,然后转移到广州及珠三角洲各地,史载“广州故家居族,多由此(珠玑巷)迁居。”同时,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海上交通发达,中外人士往来广州日益增多,还有了给外国人居住的“蕃坊”。故可以知道,历史时期的广州人口增长既有自然增长又有明显的机械增长因素。广州地区的户口虽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在封建社会里,农业是本,是经济基础,广州即便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南海丝绸之路的起航地,但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人民无动于衷,商业的吸引力有限,同时珠三角洲尚未形成,低洼地难利用,所以广州及其周围地区的户口数仍不及北江、西江等粤西沿河和粤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