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刺客有两种说法,其中专诸,聂政、荆轲两种说法都有,而豫让和要离分别在两种说法中。除了要离,他们的事迹都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我尽量多拓展一些主角故事外的事,说些我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而不是去翻译文言文,当然,跑题的话也请大家多包涵。
专诸塑像
专诸,春秋末期吴国人,他家放到现在算南京市户口。史记中没说他的职业与出身,但我上网搜索之后却发现都说他是屠户出身,事母极孝,跟人打架打一半,老娘一喊就回家,我猜这应该是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里自己编的故事,没详细考证过。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无意间结识了专诸,发现这是个人才,有勇有谋有胆识。当然伍子胥也是个人才,逃亡路上一夜白发,借吴国力量和兵圣孙武打回楚国报仇,将楚王开棺鞭尸,穷途末路,倒行逆施两个成语都出自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伍子胥刚到吴国就去见吴王僚,劝说吴国攻打楚国,公私两便宜,但是公子光制止了吴王僚。
伍子胥
写到这里又要跑一下题了,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配角吴王僚和公子光。跑远一点,先从吴国的老祖宗说起,吴国的老祖宗叫太伯,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仲雍,一个叫季历,兄弟们有个老爹叫周太王,弟弟季历有个儿子叫姬昌,姬昌有个儿子叫姬发,姬昌姬发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这爷俩大家都熟悉。太伯是哥哥,按我国古代传统应该他继承老爹的位子,但他为了让弟弟季历和季历的圣贤儿子姬昌继位,于是和另一个弟弟仲雍跑到南方的荒蛮之地避位,并建立了吴国,太伯没儿子就传位给弟弟仲雍,然后吴国就一代传一代,传到了吴王僚和公子光的祖父寿梦这(吴王僚和公子光跟周王室一个祖宗,所以也都姓姬,姬僚、姬光)。
本文主要出场人物
寿梦有四个儿子,老大诸樊,老二余祭,老三余眛,老四季札,又是小儿子最贤明,老爹想传给小儿子,三个哥哥也同意,但季札是贤人,不同意废长立幼,于是老爹死了大哥继位,然后给二哥,然后给三哥,最后还是要传给季札,但三哥余眛死前季札为了不当吴王跑了,于是吴国群臣就立余眛的儿子僚,是为吴王僚。但有一个人很不高兴,就是公子光,他是四兄弟里大哥诸樊的儿子,跟吴王僚是堂兄弟,他心里想的是,四叔不当吴王,那王位应该传回长子诸樊一系,也就是给他,现在三叔家不地道,霸占了他家的王位,所以他最恨别人用枪指着他的头,他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于是就回到前文公子光阻止吴王僚帮伍子胥打楚国这里了,因为他知道伍子胥的才能,一旦吴王僚帮伍子胥复仇了,伍子胥肯定死心塌地的辅佐吴王僚,有这样的大才出谋划策,那吴王的位子基本就跟他姬光告别了。伍子胥也是聪明人,他一眼就看穿了公子光的心思,他不在乎辅佐谁,他在乎的是谁能帮他报仇,既然姬僚不行那就姬光,谁当吴王都一样。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把专诸的勇武胆识一说,估计伍子胥和公子光当时就想到了刺杀的方法,因此公子光十分礼遇专诸。这也是古人惯用的套路,因为古人讲究的是士为知己者死,何为知己,尊重二字,由此可见好面子这事古今皆同。
几年之后,机会来了,吴王僚派最亲近的两个弟弟出兵打仗,国内空虚,专诸把形势给公子光一分析,得出了最终的结论:“王僚可杀也”。公子光一听就激动地给专诸磕头,说:”光之身,子之身也”。这句话表面意思是说先生你太厉害了,从今以后我的就是你的,咱俩不分彼此。但我分析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先生你刺杀吴王,成功之后肯定也活不了了,你的命我替你继续活下去,替你享受这大好人生。潜台词是我瞎掰的,别当真。
于是当年农历四月的一天,公子光邀请吴王僚来家中吃饭,暗中埋伏好人手,吴王僚也不傻,知道公子光不是善茬,带来的士兵从宫门口排到公子光家,饭桌上餐厅里也都是他的亲信。不过这些专诸早都考虑好了,据传说,专诸知道吴王僚喜欢吃鱼,特地去新东方学了三年厨师,尤其是做鱼更是美味至极,然后他又寻来名剑“鱼肠”,可以藏在烤鱼里躲过安检。现在一切都已经预备妥当,饭桌上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猴头燕窝鲨鱼翅,熊掌干贝鹿尾尖,宾主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宴会已达到了高潮。
专诸献鱼
公子光这时突然说自己喝多了痛风犯病脚疼,借着由子就出去了,而专诸端着今天的主菜烤鱼上场了。大王爱吃的鱼,当然要摆到吴王僚面前,当时所有人都闻着鱼香,左右亲随想着大王吃完第一口后好夹一筷子尝尝,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个端菜的服务员。只见电光火石之间,专诸已经扒开鱼肉抽出鱼肠宝剑,高手出手根本不用第二下,剑光一闪,王僚立死!回过神的左右人等抽出兵器也将专诸斩杀当场。我想象专诸当时的样子,必定是仰天大笑就死,没有反抗,因为他这一生就只为了一件事——刺杀吴王僚,一生夙愿已实现,又何必多伤无辜。专诸死后,后面的结局简单说下,公子光埋伏的人手杀了吴王僚的亲信,然后顺利登上吴王位,是为吴王阖闾。阖闾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与千金买马骨同效,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专诸与公子光的生死战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