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跟外资银行借钱,为何专借利息高的?战后才知他多高明

2020-09-02 14:28:25 作者: 左宗棠跟外资

晚清的腐朽其实从军费上便能看出来,慈禧下葬时带走无数的珠宝,为修建颐和园不惜挪用军费,直接导致北洋海军装备落后。本就没钱,官员的贪污加上老太后的享受,一个大国竟连打仗要用的军费都拿不出,北洋仅仅是个例。

早在当年左宗棠时期便是如此了,他有心为国家出力,保卫国家的领土,朝廷却钱都不给。于是就成了自己带兵为国家打仗,还得自己去跟外国人借钱,筹集军费。不过奇怪的是,清廷已经这么穷了,为什么左宗棠借款的时候还专门找利息高的借款?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生于湖南长沙,年幼时期便十分的聪颖。从小读过不少的兵书,对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等都很是熟悉,这也为他后来带兵打仗起了很大作用。左宗棠的为官之路很是坎坷,考了几次都没考中,他一生功名的开始是在他的老家湖南长沙。

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天国进攻长沙,张亮把军事全部交给左宗棠,得以保得长沙被围三个月不下。此后他又入了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府,因着接济过曾国藩,受推荐进入朝堂。此后数年,他为清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东征西战。但让他真正名垂千古的还是保住西北的安稳,就当时局势来说,不管日本还是沙俄都是隐患。

李鸿章看到的是日本,而左宗棠看到的是沙俄,相较来说沙俄是更为长远的纠缠。很多人骂李鸿章主张放弃,但他主张放弃的前提是关注海防,希望能将西征的饷用在海防上。其实说到底是彼时的清廷就像个四处漏水的漏斗,防得住东边防不住西边。最终左宗棠以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1875年(光绪元年)5月,清廷下诏授左宗棠钦差大臣。左宗棠干的第一件事是确定战略,主要是两点,分别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又称“缓进速决”)。意思是先安定北边,因为阿古柏的势力主要是在南边,而且乌鲁木齐位置很重要。缓进急战便是积极治军,在开战之前,他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来整理军队,筹措军饷。

必要的将老弱病残剔除,只留下精锐,急战则是因西北交通不便,军费不足。当时的军费不是不足,是严重不足,截止到1876年,各省欠陕甘的军费达2000余万两。靠着各省协助,军费是肯定不能解决的,因此左宗棠举例当初沈葆桢向外国人借款的事,提出借洋款一千万两。

沈葆桢提出反对,几次波折之后清廷通过户部以及各省,给他拨款五百万两,剩下的五百万两便得找洋人借。然而实际上军费还是不够,接着他又在1877年(光绪三年)、1878年(光绪四年)、1881年(光绪七年)三次为西征军借洋款,累积1375万两,还找华商借了846万两。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次借款都是跟英国借的,并且是哪家银行的利润高就借哪家的,而左宗棠之所以这样做也有原因。这一大笔下来欠英国的可以说是巨款,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明白,欠得越多,英国就越不希望清廷垮台。因为只要清廷垮台,这些钱就像到嘴的鸭子飞了,再有,清廷借了这么多。

那么英国便不会选择阿古柏,就好比是英在这场战争之中已经押了清廷为赌注,搞不好它可能还会给清廷提供其他的帮助。最后就是,利息高的银行,给的钱自然就快,战争也就能更快进行。不得不说他也是很机智了,但这背后的种种何尝不是一种无奈,自古以来像他这样既需要带兵又得绞尽脑汁筹军费的将军恐怕也么没几个,这也是那个时代大臣的悲哀。

参考资料:《国史本传》、《清史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