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唐朝那段历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玄武门事变。
作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都挺优秀,李建成是嫡长子,理所当然的大唐继承人,但李世民对此显然有意见,开始想方设法的争夺储位。李元吉貌似一直站在李建成那边,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三兄弟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无法善了,非得决出个你死我活不可。李世民棋高一招,一手制造了玄武门事变,李渊无可奈何,只得接受既成事实,让出了皇位退居二线。
李世民踩着兄弟们的鲜血登上皇位,无论后来他这皇帝当得有多好,玄武门之事都是他身上无法洗刷的污点。他很在意名声,为此不惜篡改历史,尽力淡化李建成的存在感,突出自己的功绩,但并没多大用处,这件事情上他必然背负屠杀亲人的罪名。
而且他杀的可不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人,还有两家的11个儿子,也就是他的亲侄儿!
李建成有6子,长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夭,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全部被诛杀。
李元吉也是5个儿子,长子梁郡王李承业、次子渔阳王李承鸾、三子普安王李承奖、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义阳王李承度,和堂兄弟们一样的命运。
跟李建成比起来,李元吉似乎要更悲催一点。因为他的妻子杨氏被李世民不明不白地带到宫中,生了个儿子叫李明,封为曹王。公元659年,李明被唐高宗李治过续给了李元吉。
这种儿子,估计李元吉不会想要。
侄子们一个不留,对于侄女们,李世民倒没有加害,给她们的待遇还挺好。虽然无法和李建成在世时相比,也让她们成长为标准的大唐贵女,该有的一样不少,想嫁人就嫁人,不想嫁人就养着。
从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李建成有5个女儿,但除了次女李婉顺之外,其他人的记载很少。
按照唐朝的制度,太子之女当封郡主。李婉顺17岁的时候,李世民却只封她为闻喜县主,这是普通亲王女的封号。当然了,在父亲和兄弟们全部身亡的情况下,李婉顺还能如此已经够幸运了。
李婉顺的夫婿是贵族出身的通事舍人刘应道,两人都多才多艺,夫妻感情深厚。李婉顺40岁时去世,刘应道悲痛不已,自此清心寡欲,为她守节直到死去。
李元吉也有5个女儿,新野县主李令嫁给河东望族子弟裴重晖为妻,和静县主嫁功臣之后薛元超,寿春县主嫁长广公主与杨师道之子杨豫之,文安县主嫁高密公主与段纶之子段俨,归仁县主嫁入天水姜氏,也是名门望族。
从这些女孩子嫁的人家来看,李世民真的没有为难她们。为啥侄子杀光光,侄女还能有美满人生呢?很简单,侄女没有威胁性,并具有政治联姻的价值。
比如汉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楚王刘戊参加了叛乱,后来被镇压不仅刘戊自杀,他这一脉的后人也是从此沦落,但到了武帝时期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却被派往了西域的乌孙国和亲。另一位和亲的细君公主,也是罪臣江都王刘建的女儿。
对付仇家,古代讲究的是斩草除根,但这个“根”,通常指的是儿子。女儿在古代,一般不算作承嗣之人。比如,某家哪怕生了七、八个女儿,在父母眼里都不如一个儿子重要,说出去依然是断子绝孙之人,要被邻里邻居耻笑。
这是重男轻女的一种体现,但搁在李建成、李元吉的女儿们身上,却帮着她们成功逃过了一劫。真应了那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李世民诛杀侄子们,的确非常狠毒,但站在他的角度却很有必要。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虽死,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旧部。如果这些小王爷能够活下来,旧部也就有了主心骨,扶持小主子茁壮成长、与李世民抗衡是必然的。
李世民没有必要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隐患。何况,就算没有旧部,李世民也不敢让侄子们活在世上,他们之间有着无法化解的杀父之仇。小王爷们说一句不会报仇,李世民敢信吗?不敢。
但如果换成侄女,就完全没有这种烦恼。首先,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不可能认女子为主;其次,封建时代的人,对女子有着天然的轻视,不相信她们能做出什么大事。
另一方面,贵族女子在古代有着一项重要职能,为家族联姻。世家大族和小门小户不同,从来不嫌女儿多,嫁出去一个,就能为家族笼络一个盟友,非常的划算。
皇家也是如此,李世民将侄女们当作筹码,嫁入各大家族,借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也不怕侄女反水,她们要想在夫家过得好,还得依靠他这个叔父(伯父),怎么敢和他作对?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李世民用不着杀兄长和兄弟的女儿,反而好吃好喝的养大,好让她们为自己贡献仅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