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看看历史上的清朝皇帝是如何避暑的,这也太让人羡慕了

2020-09-03 13:21:38 作者: 炎炎夏日,看

“奉旨:尔等做的风扇甚好,朕想人在屋内推扇,天气暑热,气味不好。不如将后檐墙拆开,绳子从床下透出墙外转动做一架,照墙洞大小做木板一块,以备天冷堵塞。”

皇帝夸你们做的风扇不错,但得有奴才在这摇扇子,人多潮热,屋子里的味道不好闻。这里写到了“后檐墙拆开”,中国的古建筑有一个特点叫“墙倒屋不塌”,屋子主要的支架是梁和柱,墙可以拆掉,屋子还能完好无损。在墙外用人力转扇子,但是要弄块木板,天冷的时候,为了防寒拿板子挡上,所以那个时候的皇帝还是比较会享受的。

皇帝不仅自己出北京避暑,同样对于手下大臣们也是比较关心的。比如雍正元年6月有一个即将赴任河间副将的薛凤翼,入宫跟皇帝辞别,雍正帝赏他避暑丹10锭、裕暑丹10锭、裕暑手伽素珠一挂,这里有吃的、有挂的,而且亲切的嘱咐道:

“所赐裕暑丹,早起磨水涂鼻孔内,不怕暑气。素珠带手上,日间常闻,你看,朕手现带着。”

现在天热怕中暑,将清凉油抹到鼻子下,一闻确实提神醒脑,能够防暑,裕暑丹也是同样的道理,香料做的手串时常在鼻子底下闻闻也能够去暑。包括乾隆帝,更是考虑到京师老百姓的情况,当时也下令“著赏发内帑银一万两分给九门,每门各一千两,正阳门二千两。预备冰水药物,以防病暍。”

以防中暑,那个时候各个城门会有一个大桶,里边是熬的去暑的汤药,跟现在凉茶的性质差不多,老百姓到这都可以免费喝。更有意思的是,大桶后面挂有布帘,上面写着4个大字“皇恩浩荡”,就是告诉你皇上掏钱请你们避暑的汤药,为了怕你们中暑,可以看出那个时候夏天其实也并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