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大话西游》在这里拍摄,一位作家和一座西部影视城

2020-09-03 20:33:13 作者: 《红高粱》《

若到银川,有一个景点是必不能错过的。它就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每年有近十个剧组在这里拍摄,几乎天天游人如织,最多时日达万人以上。许多人到这里,不单单是了解中国电影事业走过的历程,更是想走近一个伟大作家的心灵,感受一位文人伟大而执著的灵魂。

我赶了一个夏日的末尾,驱车来到了“塞外明珠”银川。可是当车子一驶入宁夏,我就感觉到了这里的秋风萧萧。空气清爽干燥,举目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旷野戈壁,黛色的贺兰山如绵延的屏障横亘天边。车窗外偶见片片田畴,瓜果满地,拳头大小,金黄的色泽,阳光下闪着耀目的光芒。同行的人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黄河蜜。我没想到,广漠的大西北,是用这种甘甜来洗刷我的一路风尘。

出银川市三十多公里,便到了影视城。一座高大的门楼耸立在蓝天下,周围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越见得门楼突兀而起,门额上大书“知之门”三个大字,两边的对联为:行走即读书,旅游长见识。导游说这是影视城的主人,张贤亮先生的墨宝。

入得门来,右侧是一条长廊,左侧是一条长长的黄土墙,原汁原味。墙高数米,夯打而成,上面插了各色旗帜,猎猎于风中,古战场的气息充斥天地间。听导游的讲解,方知这里本就是明清两代的屯兵之处。我循了泥墙慢慢行走,感受着影视城给予我的苍凉、原始、雄浑。

脚下的路是黄泥土路,迥别于城市的水泥路面,是实实在在大地的感觉,让人觉得土地就该是这样的。数百米的土路,笔直地延续向前方,尽头是一块白色的条形石,“镇北堡西部影城”几个红色的大字横向排列,依旧是张贤亮的墨迹。条形石的后方是一间颇具民族特色的饭店——“马缨花”。我知道这一名字出自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路至此,分为左右两条,右边的通往明城,左边的通往清城。

我依了朝代的先后,从明城看起,再走近清城,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直面了中国电影事业。明城的入口处,耸立着两个金黄的标志,这也正是中国电影事业最高成就的标志:金鸡奖的图标和百花奖的图标。在这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谢晋导演、朱时茂主演的《牧马人》,那是根据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而成,摄制于1982年。这部影片获得了“百花奖”等五个大奖。那电影里的农家小院,女主角丛珊喂养的母鸡小鸡,盛满了他们爱情的小屋,都以逼真的模型展示在我们面前,让人恍然又回到了电影所塑造的质朴纯真的氛围里,再一次重温了那个年代的伤痕与欢乐。特别是院子外面的那匹拴在马槽边的白色的马,通体雪白,只有鬣鬃漆黑,惟妙惟肖,惹来游客的镁光灯阵阵闪烁。

走出小院拐了几折,便到了《红高粱》的拍摄地。土坯房,黄泥地,院子里呈丁字形铺设了石子甬路,在厢房的前面,有一个两米见方的土台,上面铺了大红的褥子,“我奶奶”巩俐的巨幅照片挂在泥墙上,露着一对虎牙灿烂地笑着。入正屋,迎面是一张大土炕,炕上放置了小炕桌、叠好的花布被子、长形的炕柜,还有一个乌黑锃亮的水烟袋。电影里的镜头依稀涌上脑海:“我奶奶”倚在高高一摞的被子上,手持水烟袋,慵慵懒懒的样子。是《红高粱》里一个经典的镜头。站于室内,不得不慨叹电影的化腐朽为神奇。

这样逼仄的一间小屋,寥寥的几件道具,就成了电影里的一段故事的背景。“鬼才”张艺谋凭借这部电影,杀向了柏林,捧回了金熊。穿着大裆裤的土里土气的“我爷爷”姜文和乘着花轿的“我奶奶”,一下子成了国际明星。这部电影是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从银川回来没多久,听说因了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影视城《红高粱》这个景点几乎被游客挤爆。这个火爆,丝毫不亚于当年那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那时的大街小巷,总能听到扯破了喉咙的或粗犷或稚嫩的嗓音:“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往前走 ,莫回呀头,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往前走 ,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啊!”

一部电影就是一个时代,就是一段历史,是与你我关联的一段生命里的记忆。谁说电影是没有生命的?谁说电影不温情?一路走来,从《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老人与狗》《大话西游》到《新龙门客栈》《红河谷》《黄河绝恋》《大漠苍狼》《锦衣卫》《刺陵》……一部部里程碑式的电影,在这里拍摄,记录了影视城昨日和今日的辉煌。一个个电影人:陈道明、刘晓庆、斯琴高娃、林青霞、葛优、周星驰、赵雅芝、巩俐、宁静……或是在这座影视城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或是从这里走向了他们艺术人生的顶端。这座城,就是一所艺术的殿堂。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