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图腾看民族精神:家畜逆袭到神兽,乘风破浪的“龙生”

2020-08-28 19:35:59 作者: 从龙图腾看民

龙真的存在吗?

这个问题的经久不衰,本身就说明了,人们希望龙还是存在的。毕竟,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承载了太多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龙也不是生来就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这么说吧,你要是穿越回商朝,奉承帝辛是“真龙天子”,帝辛只会觉得你有病。因为那时候更崇尚玄鸟。

到春秋末期,龙的地位依然不高。

《左传》记载,昭公二十九年的秋天,有龙降落在某地郊外。魏献子问蔡墨:“我听说动物里没有比龙更聪明的,因为人类无法生擒一条龙。这是真的吗?”

蔡墨说:“非也,你怎么知道人类不能生擒龙?人还养过龙呢,不仅养过,还是家族养殖场。你听说过御龙氏和豢龙氏吗?”

魏献子不知道,蔡墨小课堂开讲了:

以前有个人叫董父,非常喜欢龙。他可不是叶公那样的孬货,既然喜欢,就用饮食去驯养,于是“龙多归之”。

这个董父因此受到舜帝的赏识,赐姓豢龙氏。

所以在舜帝时,就已经有畜龙的事情了。

夏朝,又有一个君主叫孔甲,这人很牛逼,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龙肉的人。

因为他天天打电话给天帝,天帝不堪其扰,就赐给了他两条龙用来驾车,一雄一雌。

这时豢龙氏的人已经不再为君王服务了,正当孔甲一筹莫展,一个叫刘累的人突然出现,自称跟豢龙氏学过怎么养龙。于是孔甲就聘请了他,赐姓御龙氏。

然而刘累可能是个养龙专业肄业生,能力不咋地。养了一段时间后,雌龙居然死了!

这刘累也是个人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雌龙“潜醢”——醢是古代的一道菜,就是肉酱——刘累把死去的雌龙偷偷剁碎了做成一盘菜,还献给了孔甲吃。

孔甲吃完觉得这味儿很鲜,好吃,就叫刘累再做一道。刘累慌了,雄龙还活得好好儿的,总不能把它一刀宰了吧?

于是刘累卷铺盖逃跑了,跑到鲁县,改名换姓,自称范氏。

姓范的同学注意了,你们祖上可能养过龙。

从这则史料可以看出,当时龙的地位实在不咋地。首先它得干牛马的活儿:拉车;其次它得干猪羊的活儿:被吃。

这哪有一点身为上古神兽的尊严?也就是种比较娇贵的家畜罢了。

那么龙的地位是怎么提升的呢?

这多亏了一条龙中豪杰:应龙。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应龙生有双翼,乃走兽飞禽的祖先,因为连凤凰和麒麟都是应龙生的。

应龙还掺和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干了不少大事:给伏羲送河图,帮黄帝杀蚩尤,助大禹治水等等,神格很高。

龙的地位以坐火箭的速度飙升,则是因为皇权的加入。

龙和皇权的结合,始于秦汉,秦始皇就被称为祖龙。从此流水的皇帝铁打的龙,龙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了。

元朝民间不被允许使用龙纹的布料,官员也不行。明清时期,则明文规定龙爪龙鳞的数量和细节,甚至连真龙所代表的黄色,也成了御用颜色。

皇家天威与龙威相辅相成,水涨船高,不可冒犯。

但众所周知,我们是一个非常世俗化的国家,没有政教一体的传统,文明成熟度又高,图腾崇拜已是原始社会老黄历。

所以大家对天命真龙之说也就听听而已,心底里还是更相信“彼可取而代之”。

于是在民间传说中,龙还是经常没什么尊严的样子。

唐代《国史补》就记载开元年间,西域某国进献了一头狮子,运到安西道中,系在一棵树上,树旁边还有一口井。狮子不太安分,突然呼啸。紧接着,乌云密布,风雷大作,一条龙居然被狮吼声吓得飞出水井,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佛教流行起来之后,印度神话中的大蛇娜迦被翻译成“龙”,使得龙在民间的地位更糟。因为娜迦实在太菜了,经常被吊打,偶尔还会沦为其他神祇的口粮,处于食物链底端。

我们所熟知的龙宫、龙王、龙三太子等等,其实都是娜迦流入中国的产物。

有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西游记》里的龙王这么菜,被魏征一个凡人说斩首就斩首。现在明白了吧,因为龙王根本不是“龙”,而是印度物种娜迦。

由于传说中娜迦能够控制水,强化了中国龙行云布雨的印象,所以龙王在民间也渐渐成为了广受欢迎,香火不断的正神。

——咱们是农业大国,降雨量太重要了。

民间与官方对龙的认知,就这么两极分化着。一方面大家承认龙的地位,另一方面又无意识地在传说中贬损龙的实力。

中华民族真正将龙作为中国的象征,已经是上世纪的事情了。

遭受民族危机时,国人需要精神图腾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龙历史悠久,国民度高,又长时间担任最高权力机关的象征——清朝事实上的国旗就是一面黄龙旗,这个精神图腾舍龙其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