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里的乾坤:用小杠杆撬动美食世界,古人的信仰和民族的烙印

2020-09-03 21:31:28 作者: 筷子里的乾坤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地球上的人都逃不过这个定律。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地球上每个地方的餐具都不一样,比如西方使用刀叉,非洲、中东等地区的人不用餐具,而是用手抓取食物,我们中国则使用的是筷子。

筷子

在中国,书桌上不得不提的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餐桌上不得不提的就是筷子。在亚洲地区,使用筷子的国家也不少,如日本、朝鲜、越南、韩国等国家,西方与欧洲在很多年前也已经引入了筷子。法国还专门设立了“筷子博物馆”,里面收藏了上千种不同的筷子。

如今,不论在哪个国家,基本家庭都会备有筷子。筷子已经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物件。那么,究竟筷子是怎样发明的呢?

筷子的发明与传播

传说,商纣王脾气阴晴不定且残忍弑杀。在饮食上,他尤为挑剔,今天嫌弃鸡汤太烫,明天说鱼肉不新鲜,后天又是佳肴冰凉无法入口。于是无数御厨成为他的刀下冤魂。宠妃妲己也知道“伴君如伴虎”,况且这还是一直暴躁且十分挑剔的“虎”。所以每一次饭前,她都会事先尝一尝,免得触了纣王的眉头。

纣王妲己

但是百密一疏,有一次,妲己尝到佳肴太烫,但是还未招呼人换菜,纣王便已到了门口。妲己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将自己头上的簪子取下,将菜吹了又吹,直到温度适合才送入纣王口中。纣王本就荒淫无度,见此行为,对妲己更是越发喜爱,于是便下令为其特制了筷子,这便是筷子的雏形,后来自宫中流入民间。

也有人说筷子是大禹发明的。由于大禹一心扑在治理水患上,经常只能在野外进食,为了节约时间,饭刚做好就得吃。但是刚出锅的饭菜又十分烫,于是他便随手折下两根树枝吃饭。

马王堆汉墓出土竹漆筷子

但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我们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是真是假。但我国如今出土的最早的筷子便是在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目前已精确的是,我国的筷子从创造到如今已约3100年。

在筷子出现之前,勺子已经存在了近5000年了。在这段漫长了历史中,勺子总是有用来吃半流质的粥和热腾腾的饭,是中国饮食的一个重要器具。直到筷子出现,勺子和筷子开始进行分工,先秦时已有明确的分工——勺用来吃饭,筷子则用来在热汤中夹菜。

青铜酒勺

关于筷子,我们在文学作品中也能找到很多影子。

在先秦时期,筷子被称为“梜”,《礼记》中也写到:

“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

到汉代时,被更名为“箸”,这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多的叫法。

《礼记·曲礼》中记载道“今人或谓箸为梜”;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也有记录“纣为象箸,而箕子唏”;

《隋书·万宝常传》也写到“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工商毕备,谐于丝竹”;

李白也曾写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筷子

但是江南沿海一带的渔民十分忌讳这个读音,因为“箸”与住同音,而渔民如果不能出海打捞的话,全家的都要挨饿,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吉利的词,所以他们干脆不叫箸,而是叫“筷”,讨一个彩头。慢慢的,许多人都开始称“筷”。明代之后,朝廷正式更名为“筷”,这个叫法流传至今。

那么筷子是什么时候走出国门,遍布亚洲文化圈的国家呢?遗憾的是,历史上对于筷子的外传并没有十分详细的记载。但一个来自烟台的小外交故事,或许能告诉我们筷子是如何发展扩大的。

在我国处于隋朝时期时,日本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制度、经济、政策的各方面发展都是不完善的,于是圣德太子急需帮助,而作为亚洲大地繁荣发展的中国自然成为了他们学习的对象。或许我们众所周知的是遣唐使,在派出遣唐使之前,日本就已经意识到学习中国的必要性。也就是隋朝时,圣德太子便派出遣隋使来到中国考察学习。

日本遣隋使团

在隋炀帝的大业三年,也就是公元607年,日本派出了第二次遣隋使。由小野妹子带领几十个人,由日本出发经过朝鲜半岛,沿着渤海到达所属烟台蓬莱岛,在这里登陆后,穿过山东半岛,再经过河南开封,最终达到隋朝的东都洛阳,拜见了隋炀帝,隋炀帝也十分热情地招待了使节。

待到考察结束,小野妹子一行人准备远渡重洋,启程返回日本时,便提议让隋炀帝派出使节一同回访日本,隋炀帝也答应了。于是派出以裴世清为首的使团,随小野妹子一行人原路返回日本。日本得到裴世清回访的消息后,对于使节团的到来,给予了十分热情的款待,数百人在码头迎接到来的使节团,载歌载舞,十分热闹。

裴世清

裴世清一行人舟车劳顿终于来到了日本的国都奈良。当时身为摄政大臣的圣德太子招待了使节团。令裴世清十分惊讶的是,餐桌上居然摆放着中国的筷子,而圣德太子及几个手下的大臣也能十分熟练的使用筷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