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为何久居贫困而不仕

2020-09-04 10:22:11 作者: 身为孔门七十

好一个清透的颜回呀!他已看透时事,深觉在那样的年代,不会出现一个贤明的君主去真正施行孔夫子的为政之道。

夫道之大,大到无人敢用。这不是夫子的错,而是世间那些愚昧君主的错。既然夫子的道不能与政权很好地结合,不如随从夫子重兴杏坛,将夫子之道广布民间。让德治,让仁政牢牢植根在万民心中。总有一天,这些怀揣着美好愿望的新秀,会将夫子之道发扬光大。于是,颜回追随孔子重返鲁国,甘做一名杏坛儒生,不再踏迹政仕。三、师生情义

孔子一行周游列国郁闷而返,此后,颜回随师潜心研学,发扬光大杏坛。这真是印证了孔子曾对他说的那句话:“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暂且回避。颜回,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如若没有深厚的情义所系,师生之间何得如此相知和了解?

颜回在孔门之中,以他的悟性及德行,已深得孔子之心与厚爱。颜回死时,孔子悲叹:“唉!天要亡我!天要亡我啊!”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的弟子们劝道:“夫子莫要太过悲痛了!”孔子说:“是我过于悲痛了吗?此刻,我不为他悲痛,还会为谁呢?”孔子对颜回的情义胜过于对其他弟子之情,甚至更胜过于对儿子孔鲤之情。

生前的颜回,天生聪慧,恩师对他的情义,他怎能不知?彼时,当孔子困于匡地,颜回因滞后而到时,子曰:“吾以女为死矣。”回曰:“子在,回何敢死?”当颜回说出此话之时,他可能早就在心中暗下决心,有生之年,不弃夫子。

所以,即便是子路、冉求等纷纷从政走上仕途,颜回也丝毫不为所动,他不愿因去他国从政而离开夫子。

贤哉,回也!他遵从内心,乐于好学,安于简单,他深明大义,甘于奉献,重情重义。幼时,寒酸的贽礼,终时,破陋的残榻,终不改他性、他情、他心。他这短暂的一生,虽未出仕,却胜似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