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次子杀人入狱,长子携1000两黄金去救,范蠡:你救不了

2020-09-04 18:32:18 作者: 范蠡次子杀人

辅君皇 智通退 保性命 从商道 富天下 散家财 平民身 得善终 名留世

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不仅仅在学识上有非常高的造诣,同时有胆识,有智慧,在历史上也起到了辅佐君王,推动历史发展这样很重要的作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位发展非常全面的能人——范蠡。

范蠡这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他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能人辈出,诸侯争霸的时代。范蠡初始辅佐君王,帮助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卧薪尝胆"的勾践,战胜吴国。吴国灭国后,越王勾践重用范蠡,他在这种仕途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选择隐退,当起了一方富商。他的这一生从不逆天,顺应生命,真正的是活得明白透彻。急流勇退,不贪权利

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着统一的野心,而越王勾践手下有两位非常有智慧的大臣,范蠡和文仲。勾越王勾践非常欣赏范蠡的才华,也一直重用范蠡。可是勾践不听范蠡的劝告,执意在本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与吴军作战。被围困后,他要么战死,要么选择被俘。最终越王投降被俘。接着范蠡为越王出谋划策,通过发现吴王的弱点,从人心这个点出发,让越王赢得了吴王的信任,于是留下了性命。

在范蠡和文仲两个人尽心尽力的辅佐下,越王勾践的尽心尽力的在吴王面前表现自己的忠心,终于越王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越王怎么样也忘记不了自己当奴隶的耻辱,于是几次要在自己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攻打吴国,都被范蠡劝下。同时,范蠡还在在治国期间提出了"灭吴九术",很快的恢复了越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越王勾践灭吴国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随后,越王攻打吴国,一举灭国,成为了威震四方的一方霸主。随着越王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之后,君王多疑寡恩的性格弊端逐渐的显露了出来。范蠡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明白越王越是捧高自己,自己的处境越是危险。于是他给文仲留了书信,讲了其中道理,便从此退隐,不再做官。可是文仲并没有范蠡识人的本事,不肯弃官,最终被越王所杀。

改头换面,成为富商

辞官后的范蠡改名换姓隐退齐国。不甘寂寞的他,通过晒盐,种地,打鱼,成为了当地的一名富商,他的名声又渐渐的越传越大,齐国从官者知道了范蠡这个人之后,想要把他招进来当官,殊不知已经对权力深感厌倦的范蠡,只好选择再一次隐姓埋名。这一次他来到了在当时商业非常发达的宋国,范蠡不仅仅有很好的政治头脑,也有独特的经商眼光,在宋国仅仅几年,范蠡就变成了当地的富商,人称陶朱公。

范蠡本人不仅仅有这样从官经商等等的非常丰富的经历,本人也有一个相敬如宾的妻子,两人共同育有三子。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儿子出生在范蠡的不同的人生阶段,因此性格也非常的不一样。其中老大出生在范蠡辞官,白手起家的时期,那个时候家里的生活不算富足,但是老大性格老实,尊重父亲,爱护兄弟,做起事情来兢兢业业的,是范蠡在商业上得力的助手。只不过因为幼时家境的不好,老大有一些爱财如命。

次子生于范蠡发展之时,忙于商业,疏于管教,因此性格非常顽劣,并且到处惹是生非。可是次子却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长年与地痞流氓打交道,碰上有当地的流氓骚扰自家生意的时候,每次他都能很好额打发这些人。

幼子出生于范蠡成为巨富之后,从小衣食无忧,范蠡也能够亲自管教,因为从小不缺钱,所以更注重与人的交往,所以范蠡的幼子更善于交际。范蠡的这三个儿子性格不同,但是却都能帮助范蠡,因此,家庭还算和谐,生意也是越做越大。次子伤人,终被处死

有一次,范蠡的次子在一次经商的途中与人发生口角,伤了对方的性命,于是在楚国就被抓了起来。范蠡自然还要倾其所有救出儿子。于是便去楚国打通关系,找到了在楚国的熟人庄生,让幼子带着钱物去楚国为次子打通关系,能够救下自然是好,若不能,至少让次子不要暴尸街头。

可是范蠡的长子知道了之后,跟范蠡提出,自己即为长兄,自然是自己去救出弟弟,而不是应该有范蠡的幼子出面。他甚至认为范蠡让三弟带着财物去楚国,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要以死表明自己的态度。范蠡看着长子这般执拗,轻叹了一口气,无奈只好让长子去了楚国。在出发之前,范蠡跟长子谈心,告知长子,如果是三子去办理这个事情,有可能老二能够救下,但是如果是老大,老二就有可能被处死。范蠡无奈只得劝说长子,既然执意要去,那么便一切听从他的安排。

长子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安排。于是他来到了楚国,按照父亲的安排,找到了庄生,并且将父亲的信和千两黄金给了此人。庄生这个人,在楚国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却掌管着司命之事。此人本不爱财,并且与范蠡有着很深的旧情,因此虽然他收下了财物,却是打算等事情结束之后,亲自将范蠡之子送回去,一同将财物还回。于是他进宫同楚王进谏,说是形象有异,楚国应该大赦天下才能躲过此劫。于是楚王便下令大赦天下,而范蠡的次子也就能够被免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