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中,在华容道放跑曹操的是刘备,关羽根本就没去

2020-09-05 01:03:17 作者: 真实历史中,

公元208年,曹操在陆续歼灭北方的袁绍和吕布等军阀之后,雄心万丈不可遏制,一心要建立一统天下的旷世伟业。曹操挥师南下,先夺取荆州,逼降刘璋打败刘备,继而又饮马长江,试图一举吞并孙权,把整个江南地区都囊括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被逼到死角的刘备和孙权,在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面前,终于携起手来,结成战略同盟,共同对抗曹操。曹操的人马虽然人多势众,但毕竟大都是来自北方的步兵和骑兵,不识水性,不善水战,面对烟波浩渺的长江,让他们感到胆怯心虚,战斗力大打折扣。

孙刘联军则充分发挥长江天险的屏障作用和自己的水师优势,同时又先后采用诈降计、火攻计等计策,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曹操万没料到,自己的这次规模浩大的远征竟然是这样一个悲剧结局,虽然心有不甘,但部队伤亡惨重,已经失去斗志和战斗力,只得仓皇撤退。在曹操撤兵过程中,著名的“华容道”事件发生了。

《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

《三国演义》中,华容道的主角是关羽和曹操。诸葛亮预判出曹操的撤兵路线,并在其路线上安排了几路伏兵,计划活捉曹操。关羽能力最强威望最高,被安排在最后一道防线:华容道。

曹操带着残兵败将,果然来到了华容道,被关羽迎头堵住。曹操的人马一见关羽,“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曹操的谋士程昱,主动上前劝说关羽,让他顾念昔日与曹操的一段交情,网开一面。

曹操也趁机劝说关羽,“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关羽也深知,当年他能过五关斩六将平安脱险,是因为曹操有意放他一马。

最终义气深重的关羽,长叹一声,下令手下士兵让开一条通道,放了曹操一条生路。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留下一段千古佳话,成就了关羽的义重如山之名。

真实历史中的“华容道”

《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是罗贯中为了塑造关羽形象,刻意进行了艺术渲染与加工的结果。事实上,关羽作为刘备手下的一个武将,如果真敢在战场上违背将令,私自放走敌军主帅,其性质与通敌叛国无异,那是百分百要被刘备杀头的,借关羽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那么干。

而且真实历史与《三国演义》也有很大差距。担负华容道防守任务的,正是刘备本人,关羽根本就没去。但离奇的是,刘备与曹操是不共戴天的竞争对手,但他亲自在华容道设伏,最终也让曹操跑了。

《山阳公载记》中记载,刘备确实在华容道设了埋伏,不过关羽根本没去,是刘备亲自带兵去的。刘备在赤壁之战主战场没能帮上多大忙,于是想着在追击战中露两手,省得瓜分胜利成果时不好意思。

其实,当时的情况本来对刘备非常有利,十拿九稳可以捉住曹操。当时华容道不久前刚刚经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很多路段沟壑纵横水潦遍地,曹军通过时,人和马的腿脚都陷入泥沼,行进非常缓慢。

曹军将士不得不从路边割来芦苇和杂草,填在泥坑中,才能勉强通过。华容道两边都是枯草芦苇,如果刘备放一把火,曹操和其手下照样难逃一劫。

但刘备由于地理不熟,设伏地点发生偏差,未能等到曹军。等他发现曹军踪迹后,急忙追赶,并果真点燃大火,企图火烧曹军,但此时曹操已经带领人马安然通过华容道,刘备就这样因为自己的失误放跑了曹操,最终失去了歼灭曹操的最佳时机。

参考资料:《三国志》《山阳公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