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拥有雄才大略,在位23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唐王朝的“贞观盛世”。其实他不仅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
他流传至今的诗词一共有九十多篇,但是最著名的还是这首《赐萧瑀》。或许读到这首诗的名字您不一定了解,但是当您读到下面这首诗的原文的时候一定会恍然大悟。
赐萧瑀
唐代: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首诗的前面两句乃是千古名句,无数后来人奉为经典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公元627年,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正式登基,将手下的能臣萧瑀封为宰相,辅佐朝政。然而萧瑀性情直率,刚正不阿,经常在朝堂上顶撞李世民,让他颇为难堪。
为了避免尴尬,同时又能够让萧瑀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李世民便将萧瑀调任太子太傅。相对来说远离朝堂和权力职位的萧瑀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尽职尽责,自从到东宫之后便悉心教导太子,他的举动也再次赢得了李世民的信赖。
公元635年,萧瑀再次掌权。李世民为了表达自己的信任与肯定,特意写了这首《赐萧瑀》赠送给萧瑀,并且用“卿之忠直,古人不过”来称赞萧瑀,能够得到一代雄主这样的称赞足见萧瑀的才华与品德。
然而从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一生碌碌无为,用诗词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因此,萧瑀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几次执掌朝政大权,除了他自己本身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遇到了李世民这位明主。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李世民武能上马平天下,文能提笔治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仅仅是他本身具有雄才大略,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手下聚集了一批能臣大将,随时听候他的差遣。
能够发掘有能力的人并且委以重任,手下之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强、或者功勋卓著的时候,不少人都会怀疑和忌惮,很多人害怕功高震主所以不敢拼尽全力报效国家。可是在李世民手下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有这个顾虑,可以帮助他荡平四海、抚慰九州!
这首诗的第一句其实并非李世民原创,而是汉朝光武帝刘秀称赞王霸的话语:“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来人经常用来形容经历过千辛万苦之后才可以看出谁的意志最为坚定,通过危险艰辛的考验才可以发掘出最忠心的人,李世民用这句话来称赞萧瑀的才能与忠诚。
第二句诗词其实也有典故,在《诗经》中有《板》和《荡》两首诗,这两篇作品都是讽刺周厉王昏庸无能、败坏朝纲的,后来就用“板荡”来形容时局动荡、动乱频发。所以李世民的意思是说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以及动荡时局考验,才可以看出谁的能力最强、谁更加忠心。
诗词后面两句通俗易懂,李世民说只会逞一时之能的人并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义”,用大智慧的人肯定心地善良、胸怀仁义之心。所以在李世民的眼中,所谓的人才不仅仅需要忠诚,更为重要的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
这首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的诗词堪称一绝,但是与李世民丰富而传奇的一生相比却如同沧海一粟,他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诗词当中,也体现在他一生所经历的每一件传奇故事里。
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被作为“明君贤臣”的典范。可是放眼古今,又有哪一位成就雄图霸业的帝王不是知人善任的呢?
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平蛮夷、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功垂千古;刘邦亡秦灭楚、励精图治,开启二百一十年西汉王朝;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纵马天下,建立了疆域无比辽阔的蒙古王朝;康熙大帝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天下,成就了不朽功勋。
这些帝王手下都有无数谋士和将士替他们出谋划策,为他们征讨九州,而他们也通常是恩威并施、知人善任。可是我们究竟要如何学会识人用人的本领呢?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去读这些帝王名人的传记,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当中感悟和学习人生智慧。
成就事业需要有高人指路,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那么幸运遇到自己的“伯乐”,所以我们需要自己从书本当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品味人生的哲学。
我最近一直在读这些帝王的传记,他们每一段人生经历都让我深深着迷,也从中领悟到很多自己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不论你是初出茅庐还是垂垂暮年,都可以在这些传记中找到自己的方向。